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下斜肌减弱术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

http://www.cnophol.com 2008-8-29 15:46:19 中华眼科在线

    结果

    一、主观旋转检查

    术前9例(18只眼)原发性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双眼均无旋转;术后1周6例(9只眼)患者单眼或双眼出现1.0度-7.5度内旋转;术后2个月,1例(1只眼)患者(例2,29岁)内旋转度数由术后1周的7.5度减为5.0度,无物像旋转症状,其余8例(16只眼)患者眼球均无旋转。

    在11例(22只眼)继发于单眼/双眼上斜肌功能麻痹的患者中,4例(4只眼)患者术前外旋转度数为2.5度-5.0度,术后1周1例(1只眼)出现5度内旋转,术后2个月眼球均无旋转;7例(14只眼)患者术前眼球无旋转,术后1周3例(5只眼)出现轻度内旋转,术后2个月眼球均无旋转。

    二、客观旋转检查

    15例患者手术前、后双眼眼底照像资料完整。术前12例患者双眼黄斑-视乳头夹角度数>14.0度,术后1周度数明显减小。右眼和左眼术前客观旋转度数分别为外旋转16.83度±6.39度和外旋转14.92度±4.51度;下斜肌减弱手术后1周右眼和左眼的客观旋转度数分别减少13.07度±3.38度和10.54度±3.75度。双眼客观旋转度数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右t=10.5,左t=11.4;P<0.01)。

    三、斜肌功能

    术前1例患者(例18)下斜肌功能右眼为+1,左眼为+3;其余患者双眼下斜肌功能分别为+2-+3。

    讨论

    下斜肌的主要功能是使眼球外旋转,下斜肌原发性功能亢进或继发于上斜肌麻痹的下斜肌功能亢进均可引起眼球沿矢状轴外旋转,但临床上很少观察到患者合并物像旋转症状。本研究患者术前均无物像旋转主述,DMRT结果也显示仅个别继发于上斜肌麻痹患者出现小度数外旋转,而眼底照像检查的客观结果显示患者多发生眼球外旋转,由此可见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的主、客观旋转检查结果多不一致。Dalet[6]指出下斜肌原发性功能亢进和早期的继发性功能亢进者虽客观旋转度数异常,但均无主观旋转度数,只有6岁视觉发育成熟后发生下斜肌功能亢进者才可检测出主观旋转度数。人眼对旋转斜视的代偿机制:(1)双眼代偿机制:人在双眼视物的情况下具有旋转性融合功能,包括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及代偿头位[1]。人眼旋转性融合功能约可代偿10度-15度的旋转斜视,其中感觉性融合功能起主要作用。Schworm等[7]指出感觉性融合功能与运动性融合功能的作用之比约为3:1;歪头试验结果显示运动性旋转代偿最多不超过5度。vonNoorden[2]强调眼性斜颈(代偿头位)主要代偿垂直斜视,很少单纯代偿旋转斜视。临床上少有患者可检测出主观旋转度数,仅在DMRT去除双眼融合功能后,部分患者主观旋转检查才表现为异常。(2)单眼代偿机制:人眼对旋转斜视的代偿包括视网膜空间定位方向感的重建和人眼对周围环境的参考[1,2]。先天或出生早期即发生旋转斜视的患者,视网膜空间定位方向感的重建容易形成,且这种适应也非不可逆。在旋转斜视矫正术后早期,患者可感觉到与原旋转方向相反的主观旋转斜视,且在一定时间内缓解[8],这是因为旋转斜视矫正术后异常的视网膜空间定位方向感仍在起作用,正如水平斜视矫正术后的矛盾性复视,一般在一定时间内可因重新适应而缓解。

    旋转状态的检查方法包括主观旋转检查法和客观旋转检查法。常用主观旋转检查法有DMRT、同视机法及Bagolini线状镜。yon Noorden[2]认为Bagolini线状镜可观察患者的静态和动态旋转斜视,且可反映患者在自然双眼视状态下能否代偿旋转斜视,因此建议使用Bagolini线状镜。目前多数学者采用DMRT检查主观旋转度数。客观旋转检查法为使用眼底照像设备、检眼镜或裂隙灯前置镜观察黄斑和视乳头的相对位置[2-4,9]。使用裂隙灯前置镜检查者可将裂隙灯光束斜向投射入眼,使通过黄斑的光线经过视乳头的中下1/3处,而裂隙灯光束旋转的角度即为眼球的旋转度数[10]。杨少梅和颜建华[4]采用眼底照像技术测得正常人黄斑-视乳头夹角度数为外旋转7.43度±3.40度,正常范围为0.64度-14.23度,两眼间相差<8.00度;Bixenman和vonNoorden[9]的检测结果为7.25度±2.57度,正常范围为0.60度-12.20度,两眼间相差4度或0.2 PD以内。目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人黄斑应位于视乳头几何中心至其下0.6 PD以内,黄斑-视乳头夹角度数为外旋转0.00度-13.14度,两眼间相差<4度。本研究患者术前左、右眼客观旋转度数分别为外旋转14.92度±4.51度和外旋转16.83度±6.39度,提示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双眼均有眼球外旋转斜视。

    在测量客观旋转度数时,应注意保持头位正位,被检眼应注视照像镜头内视标。由于变更注视眼时眼球的旋转度数不会改变,因此眼底照像时可对双眼分别直接拍照[2,9]。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照像图片直接储存在计算机中,使用绘图软件灵活调节图片的对比度,以便准确确定黄斑中心凹的位置;利用斜线和直线测距工具确定视乳头的几何中心,利用角度测量工具测量黄斑-视乳头夹角的度数,操作简便,数据精确。

    下斜肌功能亢进时眼球可出现外旋转斜视。在本研究15例(30只眼)行眼底照像的患者中,双眼下斜肌减弱术前28只眼黄斑-视乳头夹角度数超过正常值范围,术后仅4只眼表现为内旋转,手术前、后双眼客观旋转度数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9例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双眼下斜肌减弱术前DMRT检查眼球均无旋转;术后l周时虽均无物像旋转症状,但DMRT结果显示6例(9只眼)患者为小度数内旋转;术后2个月时仅1例患者残留小度数内旋转。继发性于上斜肌麻痹者术前无主观旋转度数的原因可能与上斜肌麻痹发生年龄小、患病时间长有关,其中4例患者DMRT检查显示小度数外旋转,与DMRT打破双眼间的旋转融合功能有关;而术前DMRT检查5例无主观旋转度数者,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逐渐缓解的主观内旋转,这可能为术后视网膜空间定位方向感尚未完全适应所致,随着时间推移可逐步代偿。

    Schworm等[7]研究下斜肌后退术对眼球内旋转的疗效,发现术后早期眼球主观内旋转度数高于客观内旋转度数,长期随访显示术后眼球客观内旋转度数的回退效果较主观内旋转明显,提示下斜肌减弱术后主、客观旋转度数间的变化仍存在不一致性。此外,下斜肌减弱术后主观旋转状态具有复杂的逐步代偿过程,具体的代偿程度和术后旋转状态的变化量尚需进一步探讨。

上一页  [1] [2] 

(来源:hc360慧聪网医疗器械行业频道)(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中华眼科在线,眼睛,眼科,动眼肌,眼球运动,眼外科手术,斜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非主流女生的迷人眼妆

五种果汁巧妙喝掉黑眼

冠军刘璇动感微笑奥运

奥运体操姑娘们的比赛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