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前后单眼注视野的临床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25 15:35:33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比较正常人及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的单眼注视野手术前后的变化,了解矫正术后眼球运动及对称性是否变化及其特点,探讨斜视手术方式及手术量之间的关系,为术后优化眼球运动提供依据。方法 两组对比实验,每组各20例,最佳矫正视力均≥4.8。A组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4(15~45)岁,无显性斜视,各方向眼球运动正常。B组为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组,平均年龄为19(10~42)岁。采用弓形视野计及Humphrey视野分析仪进行各组单眼注视野检查,其中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内、6周后重复检查。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单眼注视野:A组和B组(术前)均为向外下方注视范围最大,且两组各方向单眼注视野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方式与单眼注视野的改变:B组中,行常规量单条水平直肌减弱术7眼,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16眼,分别分析两种术式术前与术后6周内、6周后的单眼注视野,经t检验,手术前后相应直肌力量方向上单眼注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不同时期注视野的变化: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组,弓形视野计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6周内,16眼中有4眼斜视方向上注视野缩小明显;Humphrey视野分析仪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6周内,16眼中有2眼斜视方向上注视野缩小明显,经配对t检验,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周,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斜视手术量与单眼注视野的变化分析:B组施行常规手术量的单眼注视野:应用t检验,在整体上术前与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常量手术的单眼注视野:超常量手术2例,术后术眼外转方向上注视野减小,眼球外展有一定程度受限。结论 斜视手术前后测定单眼注视野的变化,能客观定量反映眼外肌功能状态和眼球运动范围,单眼注视野的变化与斜视手术方式及手术量之间有一定联系。探讨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设计的合理化,有利于斜视术后眼外肌力量的平衡、眼球运动的到位以及双眼视觉的重建和恢复。

【关键词】  共同性水平斜视;外科手术;单眼注视野;眼球运动

    共同性斜视[1]的眼球运动本身无障碍,常通过眼外肌后徙或折叠等操作来矫正眼位。但在临床上部分患者术后眼球运动会不同程度受限,因此,斜视术后对称性变化的特点、手术方式及手术量与眼球运动对称性的关系等问题引人关注。注视野能客观定量反映眼外肌功能状态。本实验通过测定正常人及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单眼注视野范围和手术前后的变化,了解共同性水平斜视矫正术后眼球运动及对称性的变化情况及其特点,探讨斜视手术方式及手术量之间的关系,为术后优化眼球运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资料来源  选自2006年至2007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资料,采用两组对比实验,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每组各20例。

    1.1.2  正常对照组情况  A组为正常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为15~45岁,平均24岁。双眼最佳矫正视力≥4.8(具有中心注视者),无显斜,各个方向的眼球运动正常,立体视觉≤60"。

    1.1.3  患者情况  B组为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0~42岁,平均为19岁。双眼最佳矫正视力≥4.8,内斜视7例,外斜视13例;术前内斜视平均斜视角55△,外斜视平均斜视角50△;单眼手术15例,双眼手术5例;行常规量直肌减弱术7眼,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16眼,行超常量手术2眼。术后随访追踪时间为术后第1周、第6周、第12周,检查项目与术前相同。

    1.2  研究方法  每次实验开始前,都预先试验一遍,让实验者能充分理解并辨认视标最清楚与开始模糊的分界,每次实验重复2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需于术前及术后6周内、6周后随访期内分别检查记录单眼注视野情况。

    1.2.1  弓形视野计(弧形视野计)测定单眼注视野

    弓形视野计的底板是180°弧形板,半径330 mm,宽度75 mm。在自然光线下,固定头位,分别遮盖右眼或左眼,令被检眼注视弓形视野计的中心注视点,检查者手持E字视标(5 m检查距离时的5.0视标)作为刺激物,在视野弓上将视标从视野计的中央向周边匀速移动,注视眼随着视标的移动而移动,当所注视的视标由清晰变模糊时,视野计上所示度数即为该方向注视野的范围。以同样方式,通过旋转半环弧形板在0°、45°、90°、135°、180°、225°、270°、315°八个方向上测定注视野,记录结果。最后把各个方向的注视范围连接起来,即是该检测眼的单眼注视野。

    1.2.2  Humphrey视野计测定单眼注视野    Humphrey电脑视野分析仪设置刺激条件Ⅲ级,白色光标,速度2°/s,数值I2E,对比度100%。在暗室中,将头部固定后,调整好被检者瞳孔位置,使之与电脑屏幕显示器上的“+”位置持平。分别遮盖右眼或左眼,令被检眼注视视野计某方向上出现的由周边向中央移动的视标,注视眼随之移动,当被检者按动手中按钮时,表示所见的视标最清晰。依次检测0°、45°、90°、135°、180°、225°、270°、315°八个方向上的注视野并打印其范围。

    1.2.3  检查结果的评估标准  正常注视野的大小变异较大。若重复2次后实验结果仍出入太大,又无法解释原因,则删除。本实验中删除4例。

    斜视术后眼位矫正正位的标准:33 cm和6 cm三棱镜加遮盖检查眼位均≤±10△。按照1994年4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完全功能治愈的标准是患者无症状,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正常,眼位在任何情况下均正位或有少量隐斜,远近注视的立体视觉≤60",有正常视网膜对应,中心凹融合。

    1.2.4  其他检查  包括手术前后记录患者每次检查时的远、近视力、眼位(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法)、各方向的眼球运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屈光状态、Titmus立体视觉、前节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进行数据的处理。将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患者组术前单眼注视野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t检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自身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内单眼注视野的变化情况。

    2  结果

     注视野是当头部正直并固定不动,眼球转动之后,单眼或双眼所能注视到的最大范围。实际上注视野就是眼球运动范围,能定量反映眼外肌功能状态,临床上常用经典的弓形视野计测定单眼注视野和双眼注视野范围。正常人单眼向下方注视范围最大(54°),其次是向内(46°)、向外(42°),向上方注视范围最小(34°)。双眼注视野比单眼注视野稍小一些,一般除两侧下方双眼单视注视野稍小外,正常人双眼单视注视野各方向范围约为45°~50°左右[2]。随年龄增长注视野减小。

    2.1  A组与B组术前单眼注视野的统计  用弓形视野计与Humphrey视野计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斜视组视野,手术前均为向外下方注视范围最大。A组与B组术前两种视野计记录的各方向单眼注视野分别经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者各方向单眼注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1  弓形视野计测定单眼注视野结果(见表1、图1、图2)。

    2.1.2  Humphrey视野计测定单眼注视野结果(见表2、图1、图2)。

    2.2  手术方式与单眼注视野的改变  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中,施行单条水平直肌减弱术7眼,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16眼。应用弓形视野计、Humphrey视野分析仪测得的数据,分别分析术前与术后6周内、6周后的单眼注视野:单条水平直肌减弱术7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16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从整体分析,术前与术后该方向单眼注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后不同时期注视野变化的观察: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组,弓形视野计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6周内16眼中有4眼,均为单眼手术,其中2内斜视眼(均为左眼手术)术后注视野内收方向缩小14°~15°,2外斜视眼(均为右眼手术)术后注视野外展方向缩小10°~13°,其他方向均<10°(见表3、图3、图4)。Humphrey视野计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6周内16眼中与弓形视野计记录同样的2内斜视眼注视野内收方向缩小15°~17°,其他方向均≤10°(见表4)。

    2.3  斜视手术量与单眼注视野的变化分析

    2.3.1  共同性水平斜视手术组施行常规手术量的单眼注视野分析  斜视常规量手术前与术后6周内和6周后单眼注视野整体的比较:两种视野计记录的各方向单眼注视野数值经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将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组中的4眼在术前、术后同一眼上眼外肌作用相同方向上单独进行注视野数据分析,经配对t检验发现,在术后6周内,这4眼注视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2.3.2  斜视超常量手术单眼注视野的测定分析  共同性外斜视行单眼超常量手术2例,第1例外斜视病例,术式是单眼外直肌后徙8.5 mm及同侧内直肌截除4.5 mm,手术后1周和6周内,两种视野计检查发现术眼外转方向上注视野减小20°~30°,眼球运动中外展受限约1 mm,术眼侧方向上视物有轻度复视。手术6周后复诊检查:两种视野计记录的术眼注视野外直肌方向减小10°~20°,眼球运动有改善,复视症状亦不明显。第2例外斜视患者行左眼外直肌后徙10 mm。术后1周、6周内用两种视野计记录,水平外转方向注视野减小10°,左眼外展轻度受限,手术6周后复查水平外转方向的注视野仍然减小10°,左眼外展仍轻度受限。

    2.4  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组手术效果  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术后6周内眼位全部正位,正位率达100%;术后6周后眼位全部正位,正位率达100%;直肌减弱术或直肌减弱联合加强术对术后正位率无影响。

[1] [2] 下一页

(来源:首席医学网)(责编:zhang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共同性水平斜视,外科手术,单眼注视野,眼球运动)的信息
  热门图文

今冬最IN尹恩惠贵妇烟

让你更美丽的6条化妆妙

13款最适合你的今冬眼

熬夜族试试敷木瓜除眼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