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LASIK术后发生慢性干眼的潜在机制和其术前的临床特点

http://www.cnophol.com 2009-7-2 10:41:03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判定LASIK术后发生慢性干眼是否与术前的临床表现有关。方法:LASIK术后患者24例24眼。评估术后1/4,3,9mo泪膜破裂时间、有/无表面麻醉下的泪液分泌试验、孟加拉玫瑰红染色、中心角膜敏感度、结膜非杯状核质比率和杯状细胞密度。患者分为:非干眼组(nonaryeye group, NDEG)和慢性干眼组(chronic dryeye group, CDEG)(基于术后9mo的眼表状况)。分析术前每一项参数检查与术后发生慢性干眼的关系。结果:所有参数(玫瑰红染色除外)术后均明显下降但术后3~9mo内恢复到术前水平。CDEG组术前泪液分泌试验值(有/无表面麻醉)明显降低,且术后杯状细胞比率、玫瑰红染色、无表面麻醉泪液分泌试验值和泪膜破裂的恢复时间延迟。术前无表面麻醉泪液分泌试验值与术后9mo泪膜破裂时间呈正相关。结论:术前的泪液量可能影响LASIK的眼表面的恢复且可能增加发生慢性干眼的危险。

    【关键词】  慢性干眼 机制 术前表现

  0引言

  很多屈光不正患者受益于LASIK手术。然而,LASIK术后能降低眼球知觉、泪液分泌、泪液质量、角结膜上皮的完整性和杯状细胞的密度来影响眼球表面健康。这些变化降低了泪膜的稳定性并且可能导致术后6mo的干眼症状。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眼表面有所恢复,但是一少部分患者仍会有持续干眼症状。如果能够判断导致术后干眼症状的泪膜和眼表面的术前特性,就会使术前治疗干眼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成为可能,至少能够判定患者的高风险性及相应的给他们以忠告。我们分析了术前和术后随时间变化的结膜形态学及泪液功能的临床参数的变化,以判定是否术前泪膜或眼表面的特性能延迟恢复或预测慢性干眼的进展。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12/200806我院行LASIK手术的患者24例24眼。近视(<10.00D)或远视;患者填写干眼问卷调查并行术前检查。如Schirmer test(表面麻醉下)的值<1mm、关节炎病史或结缔组织病、妊娠或者参与其他干眼调查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均行常规LASIK,且均作上方角膜瓣。术后1wk内常规给予10g/L艾氟龙眼液滴眼4次/d和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4次/d。

  1.2方法

  记录术前1/2mo和术后1/4,3,9mo的Schirmer test(有/无表面麻醉)、泪膜破裂时间、中心角膜敏感度、玫瑰红染色、球结膜鼻侧和上方的细胞学检查。使用CochetBonnnnet角膜知觉测量仪(美国)进行角膜中心敏表1LASIK术后发生慢性干眼的术前各参数值感度的测量。引起角膜反应的细丝长度表示角膜中心敏感度,应用制造商所提供的换算表转换成g/mm2。评估眼表面的损伤程度,用孟加拉玫瑰红染料溶液滴入结膜囊,染色在颞侧结膜、角膜和鼻侧结膜分成0~3度(0阴性;1散在细微染色;2中度点状;3弥散斑点染色)。每个位置的分度计算总和,计分0(阴性)~9(所有3个部位的3度总和)。从球结膜鼻侧和上方用获取印记细胞学标本。样本被HE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测量非杯状细胞胞核和细胞长度被并计数杯状细胞,均由计算机加工处理程序所测量[1]。采用双盲法,计算随机所选每一个标本的5的区域的杯状细胞密度和非杯状细胞的核质比,计算杯状细胞密度和核质比率的平均值,并将其总和获得了总的杯状细胞密度和核质比率。将2个术前结膜形态学参数的平均值(核质比率和杯状细胞)和临床参数(有/无表面麻醉的泪液分泌试验值、泪膜破裂时间、中央角膜知觉和玫瑰红染色)定义为术前临床特性。计算术后患者(1/4,3,9mo)来访的每一临床参数的平均值,并和术前每一临床参数的平均值作比较。将结膜形态学参数行配对t检验和临床参数行Wilcoxon配对检验。为调查术前哪个参数可能影响LASIK术后所致慢性干眼的发生,我们将术后9mo患者分成两组:干眼(chronic dryeye group, CDEG)或非干眼组(nondryeye group, NDEG)。术后9mo失访2例。慢性干眼定义:(1)改良的日本标准:患者泪液分泌试验值(无表面麻醉)≤5mm或泪膜破裂时间≤5s或二者均有,或荧光素评分≥1或玫瑰红染色评分≥3或二者均有;(2)McMonnies问卷评分>14.5[2]或(3)干眼问卷调查5个问题(是得6分,否0分)中的2个问题得分(总是6分,经常4分,有时2分,从不0分)相加,然后乘以0.16。大于或等于4.15认为是干眼,不满足上述标准的为非干眼组(NDEG)。

  统计学分析:将NDEG和CDEG组泪膜和眼表面参数行Students  t检验。将两组中等效球镜行χ2检验和t检验(其他项目)。为了评估术后9mo哪项术前参数和泪膜稳定性有关,我们分析了术前每项参数和术后9mo泪膜破裂时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比较CDEG和NDEG组(在术后9mo用日本标准或McMonnies问卷调查分类)反复测量的临床参数。测试CDEG和NDEG组是否随时间变化每个参数有所变化。并计算了CDEG和NDEG组在术前和术后的特定时间的每个参数的平均值。

  2结果

  患者年龄21~39(平均32.3±1.1)岁。男/女为13/11。术前等效球镜7.75~+4.25D(等效球镜绝对值 4.07±0.41D)。结膜形态学和临床参数的时间依从性:术前,核质比率为0.38,术后1wk比率明显降至0.32 (P=0.02),术后3mo恢复到术前值(图1A)。杯状细胞密度,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 BUT),泪液分泌试验(表面麻醉下)明显低于术后1wk(P=0.002,P<0.01,P<0.01,图1B,1D,1F),但在统计学上术后3mo和术前无明显区别。相反,中心角膜知觉(此值由CochetBonnet触觉测量器获取数值,从cm术转换成g/mm2)在术后1/4mo和3mo时显著增加(P<0.01),并在术后9mo时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图1C),较高的中心角膜阈值表示较低的角膜敏感度。泪液分泌试验(无表面麻醉)值于术后1wk显著的下降(P=0.0008),尽管和其他试验相似,术后3mo泪液分泌试验值达到术前水平,然而,术后9mo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14,图1E)。玫瑰红染色在术后1wk有所增加,虽然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94),但该值在术后3mo和9mo恢复到术前水平(图1G)。LASIK慢性干眼的术前临床特性:使用改良日本问卷,7例患者有慢性干眼,用McMonnies问卷4例患者有慢性干眼,Oden问卷5例患者有慢性干眼。使用改良日本标准,泪液分泌试验值(有/无表面麻醉)干眼组较非干眼组显著下降(P=0.02,0.01,表1)。为了观察LASIK术后慢性干眼的进展,比较NDEG和CDEG的不同检查值(测量每一参数,改良日本标准分类)(图2)。比较来看,我们使用无表面麻醉的泪液分泌试验值来评估泪液分泌的量,因为它能反应基础和刺激后的泪液分泌,并能比有表面麻醉的泪液分泌试验值更全面的评估泪液分泌的总量。在LASIK术后,对于核质比(图2A)、杯状细胞密度(图2B)、中心角膜敏感度(图2C)、玫瑰红染色(图2F),NDEG和CDEG比较没有什么显著区别。术后3mo和9mo的泪膜破裂时间有显著差别(P=0.025,P=0.0002,图2D),不同时段的泪液分泌试验值(无表面麻醉),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09,P=0.008,P=0.009,分别在术前,术后1/4,3,9mo,图2E)。由M问卷和O问卷分类的CDEG和NDEG组的分析比较因为小的样本量,两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检查眼表状态的不同方法在理论存在相互关系,所以我们判定是否术前每个参数值和术后9mo泪膜破裂时间存在相互关系。我们发现,术前无表面麻醉的泪液分泌试验值和术后9mo的泪膜破裂时间有显著的正相关(r=0.504,P=0.02)。除外泪液分泌试验值和泪膜破裂时间最高的1例患者(泪液分泌试验=53mm;泪膜破裂时间=25s)导致此正相关的下降(r=0.38,P=0.10)。没有发现其他术前参数值和泪膜破裂时间存在相关性。我们也观察到无表面麻醉的术前泪液分泌试验值和LASIK术后9mo的其他临床参数值的相互关系,除了和BUT有显著的关系,与术后的泪液分泌试验值也表现显著相关(r=0.722,P=0.0001),并和术后的角膜敏感度也有中度相关,统计学上不是很显著但表明一种趋势,即术前有较低的泪液分泌试验值的患者在术后9mo有较高的中心角膜敏感度(r=0.381,P=0.08)。我们证明了CDEG和NDEG组随时间的推移两者表现形式相似(P=0.81),因为CDEG组在术前和术后随访的泪液分泌试验值持续较低。在所有随访的平均值来看,CDEG组的泪液分泌试验值为12mm低于NDEG组(P=0.01)。此结论与Oden问卷所分类的干眼组和非干眼组结果类似(P=0.05)。我们观察到随时间推移CDEG组和NDEG组(改良日本标准分类)BUT有显著差别(P=0.04)。尤其在随访中发现,随着术后眼表面的恢复,这些数值的变化和术后3mo没有显著的区别。BUT在术后3mo和9mo CDEG组显著低于NDEG组(P=0.04,0.0002),然而在术前或术后1wk二者没有显著差别。用M问卷的干眼分类,在术后3mo和9mo的BUT的结果两组差别是相似的(P=0.03,P=0.04)。用Oden问卷的分类不能反应术后两组BUT的差别(P=0.65,0.52,0.16。分别在1wk;3,9mo)。我们用Oden问卷观察到CDEG组和NDEG组的角膜中心敏感度的不同,尽管这种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6)。但是,在CEDG术后1wk(P=0.003)和术后3mo(P=0.02)较低的角膜敏感度,但它们和术后9mo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99)。相反,用改良日本标准(在术后1/4,3,9mo分别为P=0.24,P=0.49,P=0.93)或M问卷(在1/4,3,9mo分别为P=0.17,P=0.39,P=0.93)两者没有显著差别。

[1] [2] 下一页

(来源:首席医学网)(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慢性干眼,机制,术前表现)的信息
      热门图文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让眼睛抓住青春“不放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