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鼠后囊膜混浊模型的建立

http://www.cnophol.com 2009-7-31 10:22:01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陆宏 孙慧敏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天津 300070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大鼠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动物模型。方法 12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每只大鼠双眼施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在手术后即刻、第1天、第7天、第14天摘除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增殖、移行和后囊膜的动态变化;应用方差分析比较LECs增殖数量。结果 所有大鼠均成功施行ECLE手术。手术后即刻可见前囊膜下及赤道部有单层的LECs排列;术后第1天赤道部形成由2~3层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块,LECs沿着囊膜向后囊迁移;术后第7天囊袋赤道部及后囊膜下形成多层细胞结构,赤道部晶状体纤维样物质增加,部分后囊膜出现明显皱褶;术后第14天囊袋赤道部及后囊膜下LECs形成团块,赤道部形成晶状体纤维样结构,赤道部Soemmering环形成。随时间推移,单位面积LECs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鼠ECLE手术后可成功建立后囊膜混浊模型。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大鼠;模型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rats

    LU Hong,SUN Huimin.

    Eye Centre,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China,30007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ew and pragmatic model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 in rats. Methods  Twelve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and an ECLE (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 was performed on both eyes of every rat. Rats were sacrified at 0 hour and 1, 7 and 14 days after surgery. Eyes were enucleated and processed for light microscopy.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lens epithelial cells (LECs).  Results  All eyes had successful ECLE.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a single layer of LECs was presented on the inner surfaces of the anterior capsule and lens bow; 1 day after surgery, LECs started to migrate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posterior capsule; at 7 days, multiple layers of LECs emerged on the surfaces of the posterior capsule and lens bow and capsular wrinkling was apparent; the mass of LECs, lens fibers and Soemmering’s rings were observed in all eyes at 14 days. The number of LECs obviously increased over time (P<0.05). Conclusions  A model of PCO in rats can b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using ECLE.

    [Key words]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lens epithelial cells; 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 rats; model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由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增殖、移行,胶原沉积,晶状体纤维再生引起。到目前为止,PCO的发生、发展机制还未完全揭示清楚。尽管白内障手术设备、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各种新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得到应用,但PCO目前仍然是影响白内障手术后远期视力的最主要原因。PCO动物模型是揭示PCO机制和寻找PCO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研究探索大鼠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后LECs增殖、移行和后囊膜相应变化规律,建立一种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大鼠PCO动物模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ECLE手术  健康SD(Sprague Dawley)大鼠12只(购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均为雌性,鼠龄7~8周,体重180~200 g,常规检查眼部无明显异常,由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1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每只大鼠双眼行ECLE。ECLE手术参照Lois等[1]的方法并适当改进:大鼠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0.3 ml/100 g体重);双眼以美多丽眼药水(参天,日本)充分散瞳后在眼科手术显微镜(Zeiss,德国)下角膜缘内1.5 mm切穿角膜,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Vannas剪与角膜缘平行弧形扩大切口约120°~160°,用撕囊镊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anterior curvilinear continuous capsulorrhexis,ACCC),直径约3.0~3.5 mm(撕囊不顺利者剪去中央部前囊)。无菌平衡盐溶液囊下水分离后将晶状体核旋入前房后娩出晶状体核,用透明质酸钠注入针尖吸出残留皮质,平衡盐溶液冲洗前房,10-0 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切口4~6针,达到水密状态。手术后术眼涂0.3%泰利必妥眼膏。分别于术后即刻、第1天、第7天、第14天过量麻醉处死,摘除眼球,置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于处死前及麻醉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情况,包括晶状体后囊、角膜、角膜创口、虹膜、瞳孔。

    1.2 组织病理切片 大鼠眼球固定后用65%、70%、80%酒精脱水各6 h,90%、95%酒精脱水各1 h,100%酒精脱水30 min,按常规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烤片、脱蜡、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后用显微镜观察,拍摄显微照片。用YLE21DY显微影像分析系统(北京亚力恩机电技术研究所)自带的摄像机将切片图像输入影像分析系统,经过图像捕获摄取后,计算晶状体组织单位面积的细胞数(个/mm3)。具体方法如下:每组每个时间点12张切片(每个眼球取2张),每张切片分别取3个视野(×200,分别为以晶状体囊袋两边赤道部边缘为边界的视野及后囊膜中央部分的视野),做图像分析,计算单位面积的细胞数,其值用x±s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单位LECs细胞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大鼠ECLE手术情况   所有大鼠均成功麻醉并施行双眼ECLE手术。24眼中,19眼(占79.17%)在无任何手术并发症状态下完成手术。其余5眼(占20.83%)术中发生虹膜血管出血,均为完成角膜切口时刀片误伤虹膜所致。其中4眼虹膜出血较局限,术中即自行停止,另1眼术后前房少量出血。16眼(占66.67%)完成完整ACCC,8眼(占33.33%)ACCC失败后用显微Vannas剪剪除中央部位前囊。所有术眼均完整取出晶状体核及皮质。角膜切口缝合后对合良好,达水密,前房深,眼压恢复。所有术眼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混浊。

    2.2 实验大鼠处死时眼部情况   12只大鼠处死前用眼科手术显微镜或眼前节观察照相系统观察(见图1~图3)。24眼中23眼(占95.83%)角膜创口对合、愈合良好,1眼(占4.17%)虹膜嵌顿创口;18眼(占75.00%)角膜清澈透明,4眼(占16.67%)轻度混浊,2眼(占8.33%)角膜灰白色混浊;19眼(占79.17%)角膜无或可见轻度新生血管,5眼(占20.83%)可见较明显新生血管,以角膜切口侧显著;19眼(占79.17%)维持正常前房深度,5眼(占20.83%)前房较浅,其中1眼虹膜嵌顿切口;2眼(占8.33%)前房出血;7眼(占29.17%)切口附近虹膜前黏连;14眼(占58.33%)瞳孔基本圆形;6眼(占25.00%)前房内见明显纤维渗出或增殖膜;3~4 d后开始可见PCO,表现为后囊下珍珠样、团块状混浊,4眼可见明显后囊膜皱褶。

    2.3 组织病理学结果 ECLE术后即刻可见晶状体囊袋开放,前后囊无黏连,前囊膜下及赤道部有单层的LECs排列。术后第1天LECs在前囊表面和赤道部增殖,赤道部逐渐形成由2~3层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块, LECs沿着囊膜向后囊迁移,有的已经到达后囊中央,后囊表面的LECs基本呈单层排列,后囊膜无皱褶,LECs保持原有椭圆形正常形态。术后第7天LECs增殖移行加剧,囊袋赤道部及后囊下形成多层细胞结构,赤道部晶状体纤维样物质增加,部分后囊膜出现明显皱褶,部分LECs呈梭形,显示向晶状体纤维方向发展。术后第14天LECs增殖移行进一步加剧,囊袋赤道部及后囊下LECs形成团块,赤道部晶状体纤维样物质进一步增加,形成类似正常晶状体纤维的结构,LECs向晶状体纤维方向发展更加显著,赤道部Soemmering环形成。图4~图7显示手术后不同时间LECs增殖及囊袋变化情况。

    ECLE术后晶状体组织单位面积的LECs细胞数如下:术后即刻为(499±55)个/mm3,术后第1天为(820±79)个/mm3,术后第7天为(2221±226)个/mm3,术后第14天为(3160±335)个/mm3。随术后时间推移,LECs数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PCO目前仍然是影响白内障手术后远期视力的最主要原因。Schaumberg等[2]报道PCO在术后1年、3年、5年的发生率分别为11.8%、20.7%和28.4%。这些患者若不治疗,视力会再度下降,甚至再次致盲。目前治疗PCO的主要方法是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3]。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不但具有发生IOL损伤、眼压升高、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风险,而且增加了医疗支出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如何预防PCO一直是眼科界关注的问题。后囊膜混浊模型是PCO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研究的重要工具。已有报道称可采用兔、猫、猪、狗、猴等动物制作后囊膜混浊模型。

    大鼠眼球组织解剖有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于眼睑外;眼球小,眼轴长约为5.0~5.5 mm;角膜相对较大,其直径约占眼球周长的1/4;眼球壁薄,透过巩膜可以清楚看见脉络膜血管;自然状态下瞳孔极小,针尖样;晶状体体积相对巨大,且接近球形,约占眼球内容的3/4~4/5。针对大鼠眼球的以上特征,经过反复摸索,确定了大鼠ECLE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充分散大瞳孔。尽管大鼠在自然状态下瞳孔极小,但对散瞳药敏感。结膜囊内点美多丽眼药水2次(每次1滴)即可达到满意散瞳效果,瞳孔可散大到边缘。②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由于大鼠角膜、巩膜很薄,角膜缘宽度极小,角膜缘切口极易损伤虹膜、睫状体甚至脉络膜视网膜。大鼠角膜直径相对较大,加上术前已经将瞳孔充分散大,因此切开角膜后就可直接加入前房,避免对眼内其他组织的骚扰和损伤。③使用黏弹剂。大鼠眼内操作空间相对狭窄,组织娇嫩,极易损伤出血;虹膜敏感性强,手术器械接触后极易收缩。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维持前房空,保持瞳孔散大,压平晶状体前表面辅助撕囊,保护角膜内皮。另外,黏弹剂可有效减少虹膜损伤后的出血。④尽量采用ACCC技术。既是为了使大鼠PCO模型制作更加接近目前主流手术方式,更重要的在于为了手术中能够保留必要的周边部前囊膜,减少后囊膜损伤。本组24只手术眼中,16眼(66.67%)完成完整ACCC,其余8眼(33.33%)ACCC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撕囊过程中前囊膜向赤道部延伸。对于这部分手术眼,用显微Vannas剪剪除中央部前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没有发生前囊破口一直延伸到赤道部的情况。⑤用透明质酸钠注射针尖吸除残留皮质。由于手术中采用足够大的角膜切口和成功的水分离,晶状体核的娩出均较为顺利。大鼠眼内空间狭窄,无法使用普通的灌吸针头清除残留皮质,我们使用透明质酸钠注射针尖进入囊袋内,吸住皮质保持负压将皮质吸到前房甚至直接吸出切口,对囊袋赤道部的残留皮质的清除效果尤佳。⑥术后处理。大鼠ECLE术后,只即刻局部使用一次0.3%泰利必妥眼药膏。由于手术过程中均为严格无菌操作,切口缝合紧密,且健康大鼠具有正常抗感染能力,所有大鼠均未出现眼部感染。尽量减少手术后局部用药,对于减少局部药物对眼内微环境的干扰、保持ECLE术后大鼠局部正常组织病理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使得实验得到的PCO模型更接近自然状态。

    大鼠ECLE手术中和手术后存在虹膜嵌顿创口(4.17%)、前房出血(8.33%)、角膜灰白色混浊(8.33%)、角膜新生血管(20.83%)、切口附近虹膜前黏连(29.17%)、浅前房(20.83%)、前房内纤维渗出或增殖(25.00%)等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大鼠眼球体积小、组织结构精细,致操作困难或引起副损伤;另一方面是由于为了减少药物对眼内微环境的干扰、保持术后局部自然的组织病理反应,手术后只即刻局部使用一次0.3%泰利必妥眼药膏,因此手术后眼内炎症反应较重,各种并发症更易出现。以上几种并发症中,角膜混浊、新生血管、虹膜嵌顿、浅前房等对PCO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意义不是很大,对组织病理学观察的干扰亦不明显。前房出血见于手术后即刻,随时间延长均完全吸收。前房内的纤维渗出、增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兔、猫等动物相比较要低许多,是ECLE手术后眼内组织正常的病理、生理反应,其对于PCO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选用更为精密的手术器械、摸索更加适合大鼠眼球的手术方法和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可能会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建立的大鼠PCO模型和其他现有报道的成功PCO动物模型相比,具有自身的不少优点。包括:形成PCO所需时间较短[1,4],费用较低,且大鼠比较容易操作,由于大鼠眼球较小,可能对获得的所有组织进行最大限度的深入研究。在猫和兔PCO模型中显著的纤维素反应,在大鼠PCO模型中极少发生。后囊膜皱褶的发生,大鼠模型只需7 d,而兔和狗需4周[4,5]。LECs可以迁移到后囊,转变为梭形外观并产生基底膜和胶原。这些细胞经历了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获得了肌成纤维细胞的表现型并且表达α-sma [6]。在兔白内障摘除术后5 d的无晶状体眼中,检测到肌成纤维细胞在黏附的边缘(前囊撕囊口黏附于后囊处)表达α-sma。这些细胞也在晶状体后囊中短暂出现。肌成纤维细胞与后囊的皱缩和混浊相关[7]。本研究中在黏附区域和后囊皱缩显著处均观察到了这样的梭形细胞。

    与体外的LECs增殖模型相比,体外的LEC增殖模型普遍观察不到新的晶状体物质[8],而大鼠PCO模型中术后1周即可出现晶状体纤维和晶状体结构。本研究中晶状体再生发生于所有的实验动物中,因此该模型还可用于模拟晶状体胚胎发育形成中发生的某些事件[9]。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无IOL植入眼PCO的发生率要高于IOL植入眼,LEC在无IOL的空囊袋内有更加剧烈的增殖反应。其原因可能是IOL在囊袋内减少了LECs的生长和移行空间[10]。但LECs迁移、增殖以及一些后续事件(例如新的晶状体纤维形成)同样发生于IOL植入的眼内。本研究中未进行IOL的植入,因此并不清楚如果植入IOL是否会发生以上所观察到的表现及其严重程度。在大鼠PCO模型中植入与其囊袋相匹配的IOL后PCO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大鼠晶状体相对眼内容占很大比例(大约占眼内容的3/4~4/5),限制了其作为模型在某些眼科分支领域的应用(如玻璃体体内缓释药物系统的植入等)。本研究成功摘除大鼠晶状体,使眼内可操作空间大为增加,可能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善,拓展大鼠眼球在眼科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Lois N, Dawson R, McKinnon AD, et al. A new model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rodents[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3,44(8):3450-3457.

    [2] Schaumberg DA, Dana MR, Christen WG, et al.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J]. Ophthalmology,1998,105(7):1213-1221.

    [3] Apple DJ, Peng Q, Visessook N, et al. Eradica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documentation of a marked decrease in Nd:YAG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rates noted in an analysis of 5416 pseudophakic human eyes obtained postmortem[J]. Ophthalmology,2001,108(3):505-518.

    [4] Wallentin N, Lundgren B, Holmen JB, et al. Development of post 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the rabbit[J]. Ophthalmic Res,2002,34(1):14-22.

    [5] Cobo LM, Ohsawa E, Chandler D, et al. Pathogenesis of capsular opacification after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an animal model[J]. Ophthalmology,1984,91(7):857-863.

    [6] de Iongh RU, Wederell E, Lovicu FJ,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the lens: a model for cataract formation[J]. Cells Tissues Organs,2005,179(1-2):43-55.

    [7] Kurosaka D, Kato K, Nagamoto T. Presence of smooth muscle actin in lens epithelial cells of aphakic rabbit eyes[J]. Br J Ophthalmol,1996,80(10):906-910.

    [8] Saxby L, Rosen E, Boulton M. Lens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metaplasia following capsulorrhexis[J]. Br J Ophthalmol,1998,82(8):945-952.

    [9] McAvoy JW, Chamberlain CG, de Iongh RU, et al. Lens development[J]. Eye,1999,13(Pt 3b):425-437.

    [10] Nasisse MP, Dykstra MJ, Cobo LM. Lens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aphakic and pseudophakic eyes[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1995,233(2):63-70.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后囊膜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大鼠,模型)的信息
      热门图文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明眸光彩由SPA"眼"义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