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视网膜计在白内障术前视力预测中的应用

http://www.cnophol.com 2009-7-11 10:57:21 中华眼科在线

  2 结果

  2.1 48例术前预测视力平均值为0.53±0.26,术后视力平均值为0.62±0.34,术后视力显著好于术前预测视力(P〈0.005)。

  2.2 48例中,8例(16.7%)前后结果一致,10例(20.8%)术后视力低于术前预测视力,为假阳性结果,30例(62.5%)术后视力高于预测视力,为假阴性结果。

  3 讨论

  3.1 如何在白内障术前正确地评价患眼视网膜黄斑视功能的状态、预测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一直是眼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目前所用的方法很多,如直接、间接眼底镜的检查、视觉分辨试验、内视性图像检查、电生理检查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是都不够直观,有些检查比较复杂,花费也很多。视力干涉仪是一种测定视网膜黄斑功能的仪器,它利用两束相干光源在视网膜上产生可调节粗细和条纹间距的立体干涉条纹,通过测定患眼对这些条纹的分辨能力来判断黄斑的功能状态。文献报道其准确率在30%~70%左右[4,5]。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具有下面几个特点:(1)立体干涉条纹的形成与进入眼中光线的强度无直接的关系,只要屈光间质中存有一点透明区域,光线即可进入在视网膜上形成干涉条纹,从而成功地进行该项检查;(2)由于相干条纹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因此,该项检查不受眼的屈光状态的影响;(3)预测视力实现量化,便于定量分析,实际应用中很直观;(4)LAMBDA100视网膜计为手提便携式,体积小,重量轻,检查时方便、快捷、经济、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3.2 本文采用视网膜计对48例(48只眼)各型白内障患者所作的术前视力预测,经统计分析显示,该法所测的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之间呈良好的正的直线相关(r=0.802,t=9.109,P〈0.005),计算所得的直线回归方程是:Y="4.9×"10-2+1.07X,X为术前的预测视力,自变量,Y为术后视力的预测值,应变量。统计计算的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视网膜计所测得的预测视力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视网膜黄斑区的结构功能状态,对于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善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3.3 利用视力干涉仪作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预测,不外乎出现下面3种情况:(1)完全一致;(2)假阴性结果,即术后视力好于预测视力;(3)假阳性结果,即术后视力不如预测视力。本组检验结果,术后视力显著地好于术前的预测,平均提高0.09,其中完全一致8只眼(16.7%),假阴性结果30只眼(62.5%),假阳性结果10只眼(20.8%)。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机理有许多学说,如感光细胞倾斜学说,光线散射学说等,但目前尚无一种可作全面的解释。本组10例假阳性结果中,6只眼为合并角膜疾患,如圆锥角膜、角膜白斑和云翳,3只眼系高度近视黄斑囊样变性,1只眼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Faulkner曾列出了7类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眼疾,而我们的检测结果表明,除了黄斑病变[6,7]外,角膜的病变将导致很多假阳性结果的产生。因此,在用视网膜计预测视力时,对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情况应充分地认识和重视。

  3.4 假阴性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检查时瞳孔未充分散大;(2)检查前刚进行过患眼的强光仪器的检查;(3)晶体混浊程度重;(4)玻璃体严重混浊,如出现出血等情况;(5)患者对该检查的理解欠佳,配合不好。假阴性结果在本组中所占比例较大,分析原因主要是第3和第5点,因为我们的白内障手术病人大部分已到成熟和近成熟期,晶体浑浊很厉害,另外我们还发现,文化程度低,理解力差的人容易产生假阴性的结果,最大差距将近0.4。为减少假阴性结果的产生,检测时必须充分散瞳;检查前不做有强光刺激的检查,如眼底镜,裂隙灯,电生理检查等;检查前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并示范,以求得良好的理解配合;在晶体,玻璃体严重混浊时,应结合临床其他的检查方法,以降低假阴性结果的产生和程度,免使患者丧失手术机会,使更多的患者早日重见光明。

  作者简介:钱涛,男,30岁,江苏省泰州市人,医学硕士,南京大学医学院首届毕业生,现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发表和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多篇。

  参考文献:

  1 Guyton DL.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retinal visual acuity behind cataracts. Ophthalmology 1982; 89:34- 39.

  2 Faulkner W.Laser interferometric prediction of post- 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Am J Ophthalmol 1983;95:626- 636.

  3 Klein TB,Slamovic AR,Parrish RK,et al.Visual acuity predictions before neodymium (ND):YAG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Ophthalmology 1986;93(6):808- 810.

  4 Halliday BL,Ross JE. Comparison of 2 interferometers for predicting visual acuity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Br J Ophthalmol 1983;67:273- 277.

  5 Rassow B, Ratzke P.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laser- interference- fringe test with cataract patients. Klin Monatsbl Augenheilkd 1977;171:643- 650.

  6 Goldmann H, Chrenkova A,Comaro S.Rentinal visual acuity in cataractous eyes. Determination with interference fringes. Arch Ophthalmol 1980;98:1778- 1781.

  7 Bemth- petersen P,Naeser K.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Lotmar visometer for macular testing in cataract patients. Acta Ophthalmol(Kbh) 1982;60:525- 532.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视网膜计,白内障囊外摘出)的信息
      热门图文

    明眸光彩由SPA"眼"义

    眼部瑜伽除掉细纹黑眼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让眼睛抓住青春“不放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