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Q值引导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http://www.cnophol.com 2009-5-22 10:11:06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对比Q值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术后术眼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差异。方法:选择27例近视度数在2.50~9.25D,散光度<2.00D,无屈光参差的患者做LASIK,每名患者随机选择1眼行Q值引导LASIK(FCAT组),另眼行常规LASIK(对照组)。Q引导值取术眼角膜Q20的平均值加上0.5。术后随访1mo,比较FCAT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差异。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术后UCVA和残余的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FCAT组Q20 的增加量比对照组增加量减少(P<0.05),并且术后球差增加量<对照眼(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CS均无降低(P>0.05)。术后1mo,FCAT组Q值引导眼在3c/d时对比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Q值引导的LASIK矫正近视,在提高术后CS方面比常规LASIK有优势。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非球面系数 对比敏感度

  0引言
   
  目前,研究者认为准分子激光手术后患者像差,尤其是球差的显著增加是患者对比敏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1,2]。Q值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能降低术后球面像差。但是,目前对Q值引导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报道甚少。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11/200801在华西医院近视治疗中心接受近视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作为本次随机对照研究的样本。简单随机法确定患者做Q值引导LASIK的眼别,另眼作为对照,做常规LASIK。纳入标准:(1)年龄18~35岁;(2)术前常规检查前已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4d以上,停戴硬性角膜接触镜1mo以上;(3)等效球镜(sphericial equivalent,SE)在2.75~9.00D之间,散光<2.00D;(4)屈光不正稳定至少2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1.0;(5)双眼屈光参差<1.00D;(6)角膜规则(无显著的不规则散光,即同一子午线上ε值差不超过0.3)。排除标准:(1)急性结膜炎、急慢性泪囊炎等感染性疾病;(2)圆锥角膜或疑似圆锥角膜或角膜厚度<480μm;(3)青光眼或疑似青光眼;(4)既往有眼部手术史、糖尿病及其他影响角膜损伤修复的系统性疾病,如胶原血管性疾病等;(5)全身疾病可能影响手术配合和手术后愈合。所有患者在成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术前根据角膜厚度,术前屈光度等参数选取适当的角膜瓣厚度和视区,使角膜基质床厚度≥260μm,角膜瓣厚度130μm或160μm,视区为6.0~6.5mm。手术前,用德国WaveLight公司Allegro 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测角膜Q值。采集水平方向Q值(Q1)、垂直方向Q值(Q2)、目标Q值、球镜度数、视区等数据后,计算出应当减少的近视矫正量(new target),避免术后过矫。将计算所得的应减少的矫正度数输入FCAT切削的相应位置。对照眼采用波前像差优化的LASIK模式。手术采用的激光系统是美国科医人公司,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WaveLight Allegretto wave EyeQ)。术前进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综合验光、地形图、Q值,像差检查(德国 Wavelight Laser Technology AG公司,Allergretto客观式)和对比敏感度检查(Stereo Optical公司的F.A.C.T.),术后1wk,1mo进行UCVA、Q值检查,像差检查和对比敏感度检查。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0对所得到的数据做统计分析。检验资料属于非正态分布,不符合t检验标准。组间对照采用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Wilcoxon法)。同一组间不同时间点均数比较用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nmenyi法)。屈光度比较用卡方检验。

  2结果
   
  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其比较(表1)。术后1mo,所有患者UCVA达到或超过0.8,术后1mo FCAT组和对照组术后 UCVA达到1.0者分别有26眼和27眼。两组术后视力≥1.0的眼所占百分比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0.00,P=1.00)。FCAT组术后7d残余SE为0.08±0.53D,术后1mo为0.01±0.51D(Z=0.54;P=0.59);对照组术后7d残余SE为0.18±0.33D,术后1mo为0.15±0.31D(Z=0.40,P=0.69)。结果表明无论是FCAT组还是对照组,术后早期屈光度趋于稳定。 术后FCAT组和对照组对比敏感度均值没有下降(P>0.05,图1,2)。手术后1mo时,CS空间频率在3c/d时,FCAT组对比敏感度均值高于对照组(Z= 2.68,P=0.01),证明术后早期空间频率为3c/d时,FCAT组比对照组对比敏感度阈值低;其他空间频率两组对比敏感度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术前FCAT组和对照组的Q20 分别为0.18±0.10,0.17±0.09(Z=1.01,P=0.31);术后1mo分别为0.68±0.67和0.84±0.64(Z=2.27,P=0.02)。术前球差C12分别为0.026±0.076,0.025±0.091(Z=0.94,P=0.35)。术后1mo C12均值分别是0.107±0.091μm和0.128±0.07μm(Z=2.32,P=0.02)。

  3讨论
   
  LASIK术后,角膜形态由原来的长椭圆形变成扁椭圆形,打破了角膜非球面与晶状体非球面的相互协调性,眼总像差表现为球差增大,视觉质量明显下降。并且随着近视矫正量增加,角膜非球面参数越向正值(扁椭圆形)方向变化[3]。为了减少术后球差的增加和视觉质量的下降, 1993年Seiler等[4]开始在近视激光手术的切削模式中进行非球面的切削,调整角膜非球面性和根据暗瞳孔大小增大功能性光学区。Hejcmanová等[5]认为对比敏感度是LASIK术后视觉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它的改变提示造成主观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角膜视功能因子的微小变化。因此,近年来对比敏感度也被用于评价Q值引导LASIK手术后的视觉质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略)

  图1  FCAT组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略)
 
  图2  对照组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略)
  
  本研究的临床结果表明:屈光度方面,两组都取得了较好的矫正效果,并且都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这与以往报道的结果相同。再次证明了Q值引导的LASIK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两组术后1mo残余度数比较无差异,这证明手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在两种切削模式中没有差异。有研究表明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下降,6mo后逐渐恢复[6]。而Kim等[7]对149例患者行LASIK,术后随访6mo内却没有发现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本研究中,FCAT组和对照组术后1mo对比敏感度值均没有明显降低。这与Kim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波前像差优化切削模式能够比较有效地避免人为手术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徐莉等[8]的研究表明Q值引导LASIK术后3mo内的对比敏感度比传统LASIK术后高。HoriKomai等[9] 对OATz(非球面过渡区切削LASIK)和传统LASIK比较,也发现前者术后早期的对比敏感度优于传统组。术后1mo时,我们观察到在空间频率在3c/d时,FCAT组的对比敏感度阈值比常规切削组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类似,说明Q值引导LASIK对手术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是有利的,证实了球差减小有利于视觉质量的假说。但本文中仅在所有空间频率为3c/d的对比敏感度在FCAT组和对照组中存在差异。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对照组采用的波前像差优化模式有关或因为上述报道没有采用自身对照而存在个体差异。

  表2  两组对比敏感度平均值在同一时间点比较(略)

  aP<0.05 vs术后1mo对照组

[1] [2] 下一页

(来源:首席医学网)(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科,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角膜非球面系数,对比敏感度)的信息
      热门图文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