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时尚频道 → 五官之美 → 五官整形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眉部整形6方法

http://www.cnophol.com 2009-4-23 15:11:00 中华眼科在线

  眉毛在人的表情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之地。眉毛可以遮挡炎热的阳光、阻止额头汗水向下流入眼裂,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可见眉毛对于女人来说是何等重要!随着现代眉部整形业的飞速发展真,不管你是先天的眉间距离过宽,还是后天性眉位不正,或眉毛缺损等状况,都可以通过美容整形术得到改善。  
    ◆ 眉间距离过宽。
      
      多属于先天畸形,可通过整容术将眉毛向中间推进,手术3个月以后瘢痕会逐渐消失。
    
    ◆眉位不正。
                                
     
      因为外伤和老年性眉毛下垂,可使眉毛发生移位或部分缺损。老年性眉毛下垂,如果是因为前额皮肤松驰引起的,最好的办法是采取额颞部皮肤提紧术来矫正。当没有这种必要时,也可用局部切除提高法来修正。眉毛或眉周围部位受到外伤后,因颜痕挛缩会使部分眉毛发生向上或向下的移位。但不论什么样的移位,都可以采用“Z”成形术加以纠正。  
   
    ◆ 因面部烧伤及外伤等原因造成眉毛部分或全部缺损。
      
       如果一侧眉毛缺损且在其全长的1/3以内时,可以将该眉毛重新调整来弥补缺损。
     
    ◆眉畸形。
                                
     
      眉畸形的形成,多由于局部皮肤软组织外伤裂开后,早期缝合不当,未能将创缘对接整齐,或没有进行精细的缝合修复,使眉毛在错位的情况下愈合所致;亦偶见于麻风、局限性脱发、梅毒等疾病。眉畸形的修复可重新按照原愈合创痕切开,经剥离复位和调整后,准确对位缝合。
    
     ◆眉毛较稀少眉。
      
       可以采用眉毛重建法来改善,以下两种方法都可达到浓眉的目的。
                                
       1.头皮游离移植:用手术刀切取同侧耳后顺沿发际部的头皮,去除皮下脂肪,留下毛囊,再游离移植到眉部,移植时可行表皮的浅层缝合,用缝线包压法固定。术后7-10天解除包压敷料拆线,如呈葡萄酒样的淡紫色,即为移植头皮存活的征象,如为暗紫色则预示手术失败。用这种方法移植的头皮成活后,它上面的头发在1-3周内开始增长,但3-4周后逐渐且几乎全部脱落。大约再过3个月后又会慢慢长出来,只是比较稀疏。有人在这段时间内使用激素或植物神经阻滞药物来制止这种暂时性头发脱落现象的发生。
      
       2.岛状头皮瓣转移:就是把一头的头皮,及与之相连的血管,通过皮下隧道转移到眉部,由于没有切断头皮的血液供应,因此移植的头发几乎全部成活,使眉毛显得浓密茁壮。
         
       无论哪一种方法,因为移植到眉缺损处的实际上是头发,因此它的生长比眉毛快,也比眉毛粗,需要定期修剪。尤其是用第二种方法再造的眉毛,因为移植的头发会显得比眉毛粗密。近年有人在移植后的第4-6天把转移时所带的血管阻断,结果这部分的头发就变得质地细软,看上去更象眉毛了。


    来源:互联网

(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眉部整形,美容,美眉,眉部,整形)的信息
      热门图文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明眸光彩由SPA"眼"义

    眼部瑜伽除掉细纹黑眼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