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热点新闻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境内外媒体热议医改三年进展与成效

http://www.cnophol.com 2012-3-15 10:14:01 中华眼科在线

  境内外媒体热议医改三年进展与成效,高度评价中国式医改发展道路

  新医改三年,中国政府交出新答卷。这份答卷荟萃的是千家万户受益的成果,闪耀的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光辉。三年医改破局成功,中国首次实现了13亿人口“病有所医”,为解决世界性民生难题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医改之路。“两会”期间,境内外媒体纷纷刊发报道,对中国三年医改进行全面评述。

  今年“两会”召开适逢中国新一轮医改启动将近3周年。记者注意到,仅3月4日、5日两天,就有数十家境内外媒体以及超过200多家网站集中报道了我国的医改。在百度“医改吧”,截至12日16时15分,共有主题3149个,贴子14,868篇。

  新医改成功破局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为让更多人得到医疗服务和改善医疗保险状况的努力,取得了长足进展。法新社刊发《专家认为:中国医改取得长足进展》的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萨拉·巴贝尔等近期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研究了由政府部门牵头在2003年、2008年和2011年进行的数次调查所得出的数据。他们发现,在此期间,受访者的医保覆盖率从29.7%上升至95.7%,这意味着2011年覆盖了大约12.8亿人口。医保报销的住院医疗费用的平均比例从2003年的14.4%快速上升至2011年的46.9%。文章作者说,其调查表自1993年后每5年更新一次,这些调查表是前后一致和可靠的“晴雨表”。

  《香港商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中国新医改破解全球难题》的新闻综述,该报道说,作为拥有逾13亿人口的中国,近3年来在中央领导人的锐意进取与改革中,全球最大医保网逐渐成型,全面医保破局成功。

  “新医改从启动第一天开始就是一场艰难的改革,甚至是一个‘地雷阵’”。《财经国家周刊》刊发“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已经从基层开始‘消融’”的报道,该报道说,新医改触及多个层面的利益格局调整。新医改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面对阻力并没有倒退,而是一直用迂回前进的方式向纵深地带推进,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跳着“鸡蛋上的舞蹈”。回顾三年医改历程,纵然有种种争议,但无可否认,“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已经从基层开始“消融”,医改已经“破晓”。

  人民网发表时评认为,“先看病后交钱”的就医模式让人们看到了医院成为“服务中心”的曙光,给患者带来光明。目前医改正由浅滩进入深水区,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激流险滩,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以群众受益为标尺,在一步步的创新和改革中趟出一条路来,坚定地将医改推向深入。

  《经济观察报》刊发“‘病有所医’的意义何在?”的报道说,中国目前95%的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了富人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00年医疗保险的平均覆盖率。在实现全民医保覆盖时,除了日本人均GDP为4307美元之外,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人均GDP都达到了5600美元左右,加拿大和美国的人均GDP更是超过了1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在人均GDP才4000美元的时候,用了很短的时间实现了基本医保的全覆盖,从国际上看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中外医改不同进展彰显中国体制优越性

  “熟悉内地医改历史的人都会感慨。”《香港商报》刊发头条报道称,面对医改这项鲜有国家可以完美破解的顽疾、面对内地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对中国改革发展中复杂的经济格局,医改这项工作能够有稳健实惠的成果,确实难能可贵、可圈可点。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说:“虽然世界各国的卫生体系都在变革,但是中国医改的步伐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

  英国在世界率先实现全面免费医疗,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医疗效率偏低、患者候诊时间过长等问题。美国医疗体系专业化趋势加强,导致初级卫生保健医生短缺。《天天新报》刊发文章指出,中国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新医改提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并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激励机制,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提高医疗体系运行效率,这是医疗体系的创新。

  “从2009年至2011年,中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开了至少十几次的研究落实医改政策的会议,而美国此时仍在就是否应进行医改做‘车轱辘转’的辩论。”《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说,短短3年内,奇迹在中国逐渐发生,医改在勇敢地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形成了让美国社会瞠目结舌的工作效率。评论认为,西方很少有人对比中美医改截然不同的进展,西方舆论显然对中国人抱怨政府更感兴趣。中国显然是个一旦确定目标,就有力量实现它的国家。医改不是近几年中国“迸发力量”的唯一领域,其他还有保障房建设、免费义务教育、养老保险的全民覆盖等。这些改革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彰显了中国体制的巨大弹性和生命力。

  中国实现“病有所医”具有划时代意义

  “13亿人口的大国能普遍推行现代医保制度吗?这是个雄心勃勃的命题。”《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说,这一命题的复杂性足以令人望而生畏。新医改能在中国展开,不仅外国舆论没想到,中国舆论倒退几年也对此非常悲观。很多中国农民不相信自己这辈子能跟国家医保制度有关。医改是中国整个改革事业的一个攻坚点,它的发展很可能会最终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到百姓对生老病死的感受,改变中国人的大量观念和习惯。

  生老病死,人生大事。有病治病,是幸福社会的基本标准。《香港商报》编者按称,看似简单的“有病治病”,实则关联一国的经济实力、社会体制、执政宗旨、政府决心等因素,乃国家大事。新医改为国人“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望已然迎来了曙光。

  《经济观察报》文章认为,“病有所医”的实现,首次实现了中国全体老百姓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一成就,不论是从中国历史、国际经济还是当前现实来看,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也为医改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从历史上看,对疾病的政府救济始于南北朝的北魏,宋、元时期开始设立惠民药局,并延续到明朝,但都体现为病后救助,范围和效果很有限,而且还要依赖于“明君”的仁政来维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给予医疗提供者财政支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合作医疗体系,但主要体现在小病治疗和传染病预防上,大病防治的能力很低。始于2009年4月的新一轮医改,核心理念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13亿人口,几千年来“病有所医”的宏愿和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从现实意义看,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通过再分配增加了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从而提升了社会公平,减轻了贫富分化,缓和了社会矛盾,支持了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并给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来源:新华网) (责编:王艳丽)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医改,成效)的信息
      热门图文

    如何祛除黑眼圈 民间有

    当心扮靓过度“闪”伤

    激情夜游妆打造大眼夜

    妇女节妇女们的妆容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
    眼科新闻中国眼科网39五官科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久久眼科网阿里医药眼科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