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中医对策

http://www.cnophol.com 2010-12-16 15:23:52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探讨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提出相应中医对策。方法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大学生视疲劳高分组、低分组及正常组进行测定。结果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E分低,N分高,均有显著性差异,低分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视疲劳症状较重者具有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可采取各种中医心理治疗和养生方法治疗。

  【关键词】 视疲劳 人格特征 大学生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asthenopia),首先于1843年由 William Mackengin 予以描述,临床诊断常以患者眼部自觉症状为主,表现为双眼或单眼酸胀、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无法持久地阅读,甚至恶心、头痛。随着电脑的普及,视疲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故对其病因的探讨较多。一般认为,视疲劳的病因比较复杂,西医多归于用眼过度,认为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结果,属于身心疾病[1]。中医归属于肝劳。最早见于《千金要方》,是指持续注视近距离目标后,使眼过劳而出现眼胀、眼痛、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的眼病。因目为肝窍,故曰肝劳,也认为因过用眼力引起,并与心理因素有关。如《银海精微》曰:“喜怒失节,嗜欲无度,穷尽眼力,泛涕过多……此皆患生于眼也。”从中可知,现代医学及古代医学均把心理因素视为视疲劳的一个重要病因,但目前的研究多从眼部因素及环境因素着手[2,3],而从心理因素视角研究不多。国外 Mocci 等[4]曾研究了心理因素与视疲劳的关系,认为人格特征、压力、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是影响视疲劳的因素,而国内尚无类似报道。本文旨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调查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继而从中医心理治疗及养生学角度提出相应的中医对策。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7-05 在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按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然后按一定标准进行筛选。筛选研究对象要求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及用眼卫生习惯、学习时间、使用电脑时间等变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无其他眼病,无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结果选取有效样本 129 份,男 37 人,女 92 人。其中视疲劳组 101 人,男 16 人,女 85 人,正常组 28 人,男 8 人,女 20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一般情况调查:包括使用电脑时间、学习时间、用眼卫生习惯及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有无其他眼病、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等。

  自编视疲劳评定问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1]的有关内容,共观察 9 项指标,即视力模糊、畏光、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痛、头晕头痛、流泪、眼睑痉挛和充血,采用5级评分,依症状的严重程度从 0 分到 4 分递增:0 分,无症状。1 分,偶尔(1周内3次以下)出现症状,休息后缓解,与用眼多少有关。2 分,有时(1周内3次以上)出现症状,轻重在 1分和3 分之间。3 分,症状经常出现,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必须用药缓解,与用眼多少无明显关系。4 分,症状持续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用药后不缓解,与用眼情况无关。计算总积分。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PQ):龚耀先 1982 年编制[5],88 题,包括E,N,P,L四个分量表。E代表内外向,N代表神经质,P代表精神质,L测定掩饰。该表被普遍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 SPSS11.5 处理,两组间t检验。

  2 结果

  2.1 视疲劳结果视疲劳组 101 人,取视疲劳总分最高的 27% 作为高分组,27 人,最低的 27% 作为低分组,28 人,0 分为正常组,28 人,剩余 19 人不列入研究。

  2.2 EPQ测试结果结果低分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E、N有显著性差异(前者P<0.05,后者P<0.01),E值偏低,N值偏高。结果见表1。

  表1 视疲劳EPQ各分量表的比较(略)

  与正常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目前国内报道的大多数心身疾病多与人格特征中的 E分和 N分值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视疲劳的发病与轻重也受到人格特征中E分和 N分值的影响,但与其它心身疾病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低分组与正常组相比,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而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与低分组的结论不同,E分低,N分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视疲劳症状较重时,其人格结构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具有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焦虑、紧张、急躁易怒,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担忧或抑郁多疑,所以可以认为,心理因素也是视疲劳重要的致病因素,会加重视疲劳症状,尤其是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同样的条件下,更易出现视疲劳症状。

  中医心身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内因,七情内伤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易感性格是七情致病的中介因素。不同性格的人对同样的负性刺激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情绪反应,若不良性格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激引起情志失调,则使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病情的轻重、病程、转归及预后。中医早就重视人格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提出了独特的人格结构,其建构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灵枢 ·通天》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又基于五行学说将人的性格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型,各型又续分为五类,共二十五小型。同时总结了各种人格分型的发病特点,针对不同的人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从整体观理论出发,主张形神合一,心身并治,所以我们针对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从中医心理治疗及养生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心理治疗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病手段,主要包括言语开导法、顺情从欲法、移情易性法、暗示疗法、情志相胜法,其他还包括各种松弛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在实际运用中可灵活应用。值得强调的是,在视疲劳患者临床治疗中应注重心身同治,考虑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 针对眼部局部原因积极治疗,同时积极改善环境;另一方面, 应利用上述心理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排泄不良情绪,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加强社会支持和有效人际沟通,修身养性,培养健康人格。而中医养生学对于健康人或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视疲劳患者尤其是顽固性视疲劳患者,其养生主要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理论:一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整体观包括顺应四时、调整五脏、协调阴阳,二是防病传变、以内因正气为主的预防观,三是形神合一、心身并养的养生观等。具体体现在顺时摄养、养神调志、节欲节食、慎起居、勤锻炼等基本养生措施,结合闭目养神、运目、按摩、饮食与药物健目等养生方法,综合调养。正如《银海精微》 所说“有能静坐澄清,爱护目力,放坏息虑,心逸目体,调和饮食以养之,斟酌药饵以平之。”

  本研究的结果基于症状学的诊断,而且视疲劳是一多因素疾病,病因较为复杂,我们控制了干扰变量后,样本量较小,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以后的研究还有待改进。此外本文仅探讨了大学生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等与视疲劳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视疲劳这一心身疾病的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52.

  [2] 陈丽萍,赵堪兴.视疲劳病因研究及防治[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29(6):367.

  [3] 渠鸿颖,谢学军,曾庆华,等.视疲劳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1):59.

  [4] Mocci F, Serra A, Corrias GA.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visual fatiguein working with videodisplay terminals[J].Occup Environmed,2001,58:267.

  [5] 龚耀先.艾森克人格问卷[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3.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视疲劳,人格特征,大学生)的信息
      热门图文

    开内眼角手术术后如何

    用眼线胶来打造百变媚

    韩式开内眼角手术注意

    10年秋冬眼妆流行趋势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整形美容
    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