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应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和测量视神经管和管内结构

http://www.cnophol.com 2009-10-14 11:22:46 中华眼科在线

  图3骨组织为轮廓线重建,管内结构为实体模型重建(蓝色为硬膜鞘,黄色为视神经,红色为眼动脉),a示视神经硬膜鞘,b示眶骨膜

  图4 视神经管为轮廓线重建,视神经和眼动脉为实体模型重建侧面观

  图5 视神经管为轮廓线重建,视神经和眼动脉为实体模型重建后下方观

  图6 蛛网膜下腔(淡紫色)和眼动脉(红色)侧面观

  摄取2张旋转角度相差10°~20°的重建结构照片,用体视镜观察,可产生真实的立体视觉,相邻结构的空间关系显示良好。

  二、测量结果

  1.视神经管上、下、内、外壁在颅端、中部和眶端的厚度(表1)。

  表1 6例视神经管各壁在颅端、中部和眶端的厚度(mm)

  2.视神经管、视神经、视神经硬膜鞘和蛛网膜下腔在颅口、中部和眶口处的横截面积(表2)。

  表2 6例视神经骨管、视神经、硬膜鞘和

  3.管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容积(从管眶口到颅口):6例依次为26.23 mm3、17.73 mm3、15.62 mm3、23.89 mm3、21.13 mm3、16.34 mm3,平均(21.16±4.31)mm3。

  讨论

  一、关于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

  手术显微镜下实体解剖观察是研究视神经管及其内部结构的最基本方法[3,4,6]。其材料来源丰富,实施方便,但同时也存在解剖腔隙狭窄,显微细节难以辨认和测量,毗邻结构易受损坏等缺点,而且测量必须在逐步解剖中进行,很多步骤不可逆,所以无法同时反应各结构之间的关系。用组织切片进行断面观测的方法也可以观察和测量视神经管及管内结构的许多细节[5],但在表达立体构像方面受限,而用连续组织切片三维重建的方法,既能综合实体解剖及切片断面观测的优点,又能避免以上2种方法的缺点和局限性,其结果既具有切片的细节性,又能表达结构的三维特性,能较好地反映立体空间中众多复杂结构的外形和空间关系,结合三维测量软件能获得细微结构的长度、面积、体积及角度等精确的解剖参数[9]。目前,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已发展为一种实用的新型解剖技术,易为解剖学家和临床医生所接受[10]。

  二、关于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4壁厚度的测量结果可见,视神经管整个内侧壁均较薄,其中管中部最薄,这是临床上视神经管骨折经常发生于此壁的解剖学基础,也提示临床医生行视神经减压术以打开内侧壁较容易。4壁的眶端均有一增厚的区域,呈环状骨环围绕视神经,Habal等[3]称之为视环(optic ring)。Maniscalco和Habal[4]对视神经管区进行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学观察,在测量了视神经管颅口和眶口的宽度和高度后提出,视环是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因此强调视神经减压术必须开放视环。Chou等[5]在显微镜下观察视神经管眶端、中部和颅端的组织切片,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的方法,得出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并不是在视环部,而是在管中部的结论,因为管中部的横截面积最小,并认为管中部的视神经在间接损伤后继发水肿及鞘膜出血时,伤害可能最严重,所以视神经减压术打开管中部最重要。我们通过旋转剖切重建的三维模型,结合应用三维测量软件,精确计算出视神经管眶端、中部和颅端的横截面积,结果也显示管中部横截面积最小。

  三、管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的特点

  在三维重建模型上,我们观察到在视神经管的后1/3段,蛛网膜下腔是一个较明显的腔隙,到达管中部1/3和眶端1/3段,蛛网膜下腔横截面积呈逐渐变小趋势,这与Chou等[5]报道的蛛网膜下腔横截面积以管中部最小不一致。有些部位视神经和硬膜鞘紧密粘连在一起,蛛网膜下腔消失,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视神经管的上方或和两侧,也有在下方者。从视神经管的颅口到眶口处,视神经与蛛网膜下腔相沟通,其沟通的形式呈多样,不仅是在下方沟通,还可通过上方或和两侧沟通,这与以往认为在管内段视神经的上方,3层脑膜均粘连在一起并固定于骨壁上,视神经被牢固地固定于此,只有在管下方,3层脑膜才分开,蛛网膜下腔由此沟通颅内和眼眶之间的脑脊液循环[11,12]的观点不一致。

  四、管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的容积及其意义

  我们测量出管内段视神经蛛网膜下腔(从视神经管颅口到眶口)的容积为(21.16±4.31)mm3,此空间可考虑为伤后视神经水肿、硬膜鞘出血、鞘内血肿的代偿扩张空间。由于此空间容积有限,所以视神经轻度水肿和鞘内少量出血将可能出现空间失代偿,而致视神经受压。从视神经管颅口到眶口,代偿扩张空间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中部又是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所以我们认为视神经减压术切实开放视神经管和硬膜鞘的中段和前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为蛛网膜菲薄,在部分切片上有移位和变形的情况,考虑为制片过程中人为造成[13],所以我们未重建蛛网膜,但对蛛网膜发生移位和变形的切片,绘图时已做相应的矫正。

  五、建立视神经管及管内结构模型的其它意义

  在三维重建模型上,通过旋转和选择性显示重建结构,可清楚观察到视神经管内眼动脉和视神经的走行及其与硬膜鞘、蛛网膜下腔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所以此模型还可应用于辅助教学、解剖训练及指导手术径路的设计等。

  本课题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五”医药卫生科研重点项目基金资助(基金编号96Z057)

  作者简介: 陶海 (研究生,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眼科,100039)

   参考文献

  1 Steinsapir KD, Goldberg RA.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Surv Ophthalmol , 1994,38:487-518.

  2 Cook MW, Levin LA, Joseph MP,et al.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a meta-analysis.Arch-Otolaryngol-Head-Neck-Surg, 1996,122: 389-392.

  3 Habal MB, Maniscalco JE, Lineaweaver WC.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optic canal: anatomical relations and exposure of the optic nerve. Surg Forum, 1976,27: 542-544.

  4 Maniscalco JE, Habal MB. Microanatomy of optic canal. J Neurosurg, 1978, 48:402-406.

  5 Chou PI. Sadun AA, Lee H. Vasculature and morphometry of the optic canal and intracanalicular optic nerve. J Neuro Ophthalmol, 1995,15:186-190.

  6 卢范, 雷晓寰, 韩文江, 等.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解剖学杂志,1988,11: 120-123.

  7 宋维贤,庞秀琴,王景礼.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121例疗效观察.中华眼科杂志,1996,32:448-450.

  8 Kuppersmith RB,Alford EL,Patrinely JR,et al. Combined transconjunctival/intranasal endoscopic approach to the optic canal in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Laryngoscope, 1997,107: 311-315.

  9 戴朴,姜泗长,顾瑞,等.听骨链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力学模型建立.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1,26:272-274.

  10 陶海,马志中.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8,3:157-160.

  11 Duke-Elder S,ed. System of ophthalmology. vol 2. London: Kimpton,1961. 283-286.

  12 倪.眼的解剖组织学及其临床应用.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56-275.

  13 肖仁度. 实用眼科解剖学.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192-193.

  (收稿:1999-03-15  修回:1999-08-16)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视神经管)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