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盘水肿1例

http://www.cnophol.com 2009-6-22 9:27:36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杨洲权,王瑞夫,闫希冬   

  作者单位: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眼科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视盘水肿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因“右眼外伤后视力下降,眼压升高1mo余”而就诊。患者2007 0514因被灭火器气体喷到右眼,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经药物治疗,前房积血吸收,此后眼压逐渐升高,给予全身及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于2007 07 09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右眼继发性青光眼”收住入院。入院查体:VOD:0.25, VOS:0.8;矫正视力:VOD: 0.75DS→1.0,VOS: 0.75D→1.0。右眼结膜稍充血,角膜中央部上皮水肿,前房周深约1.5CT,瞳孔欠圆,鼻侧瞳孔缘部分后粘连,晶状体密度增高,玻璃体腔下方可见絮状混浊,视盘界清色淡,C/D约0.5,视网膜及黄斑未见异常。非接触性眼压:右眼47mmHg,左眼17mmHg;UBM和前房镜检查:右眼鼻侧前房角后退。最后诊断:右眼外伤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2007 0713在局麻下行右眼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术后3d出现右眼视力下降,VOD:0.1,后极部视盘视网膜及黄斑部水肿明显,并有散在出血点;NCT:8mmHg。OCT检查:右眼黄斑凹陷消失,视盘及黄斑部周围视网膜弥漫性水肿;FFA检查:右眼视盘黄斑区呈强荧光蓄积。考虑低眼压造成的水肿,给予全身激素扩血管及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3wk后,视力恢复到0.2,视盘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而出院。随访4mo后,视力恢复到0.8,视盘水肿消失, NCT:14mmHg。

  2讨论

  小梁切除术后有浅前房、前房出血等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但术后出现视盘水肿比较少见。视盘水肿(edema of optic disc)或称视乳头水肿(papilledema)是一个典型的体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多由全身和局部的多种因素引起的视盘非炎症性、阻塞性水肿。颅内压升高是其主要的原因[1]。外伤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之一,目前多采用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手术方式治疗,其成功率86.36%[2]。但在抗青光眼术后,由于眼内压的突然降低,供应筛板前区的脉络膜血管扩张、渗漏造成少数病人的视盘水肿,甚至波及黄斑区,引起术后视力下降从而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低眼压状态下,视盘水肿明显、边缘模糊,可有散在的出血点,波及到黄斑区后,出现视力下降。OCT检查:视盘及黄斑部周围视网膜弥漫性水肿,黄斑凹陷消失;FFA检查:视盘黄斑区呈强荧光蓄积。相对于复杂病因造成的颅内压升高引起的视盘水肿,青光眼术后出现的视盘水肿比较容易治疗,经全身激素、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后,患者恢复也比较理想。因此,对于术前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患者手术时,术前谈话应详细交待这一个并发症出现的可能,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术中行前房穿刺缓慢减压,以便眼球适应眼内压的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发现视盘水肿后,应尽早给予治疗,可以避免造成视神经的永久损害。

  【参考文献】

  1王雨生,惠玲,惠延年.视盘水肿.国际眼科杂志2003;3(3):2126

  2郑海涛.外伤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8):597599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视盘水肿)的信息
      热门图文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让眼睛抓住青春“不放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