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两种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9-6-17 9:42:15 中华眼科在线

  2结果

  2.1眼压

  实验组可调整缝线拆除前眼压值15~29mmHg,拆除后眼压值6.8~14.3mmHg,拆线前后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眼压值6.2~1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时眼值6.9~14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眼压值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浅前房

  浅前房按Spaeth分度为I°(轻度浅前房)、II°(裂隙状浅前房)、III°(无前房),实验组I°、II°、III°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浅前房持续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3例III°浅前房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重建前房术(表1)。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比较眼(略)

  2.3并发症

  实验组低眼压(术后早期眼压<6.0mmHg)、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经保守治疗后两组病例前房出血和脉络膜上腔积液吸收。低眼压均根据病因(滤过过强或脉络膜脱离)治疗恢复。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其它术后并发症比较眼(略)

  2.4住院时间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6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1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自Schaffer等[1]于1971年提出以来,使小梁切除术的滤过量得到人为的控制,大大减少了由于滤过量过多或过少所导致的种种手术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原理:(1)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2)抗代谢药物抑制滤过区疤痕形成;(3)术后通过控制巩膜瓣外置缝线达到调整房水滤过量从而形成理想的功能性滤过泡和合适的眼压控制[2]。其中丝裂霉素C可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瘢痕形成,其作用机理是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细胞DNA的复制,对增殖各期的细胞均有抑制和杀伤作用[3,4]。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丝裂霉素C的浓度及放置时间有不同的反应效果,较难把握,所以术后发生浅前房、低眼压,尤其是前房出血的几率较高。
   
  本资料分析表明,单纯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实验组)术后发生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脉络膜渗漏的并发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控制同样良好,尤其是术后前房出血、低眼压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只有4例前房出血,其中2例是术中虹膜周切孔偏后而引起出血,1例是术后第1d打喷嚏而致巩膜瓣下出血进入前房,1例是术后无明原因出血,均为少量,均经对症治疗3d后完全吸收。对照组前房出血16例,其中1例术中周切孔处虹膜出血,且量较大,致术后前房积血,术后5d时又行前房冲洗术。2例术中放置丝裂霉术C后出现巩膜创面穿通支再次出血所致。另2例术后第2d突然出血。其它11例不明原因术后第1d打开眼罩时就存在出血。以上出血不等,少量12例,中量3例,大量1例。除大量出血外均包双眼半卧位休息、止血、降眼压、消炎对症治疗吸收,平均吸收时间5d。经研究发现房角全闭的患者因只靠受过手术创伤后的虹膜吸收,故吸收很慢,有2例持续了约14d时间。经研究观察,术中充分止血后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4~5min用眼用平衡盐溶液冲洗后创面往往再次出血,大多数可自行止住,少数还需再次止血,是由于丝裂霉素C的毒性作用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调整缝线缝合不紧,术后很容易引起出血。低眼压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短,一般2~3d,而对照组持续时间长,5~14d不等,有2例长达1mo余,这是因为丝裂霉素C对睫状体的毒性作用,使其分泌房水减少所致[5]。浅前房实验组14例,未出现1例III°浅前房,12例I°浅前房经散瞳后恢复,2例II°浅前房经散瞳,静滴高渗溶液减轻后房压处理2d后恢复。对照组共39例,其中18例II°浅前房经10g/L阿托品眼液散瞳、加压包扎(重力在滤过泡对应的上睑部位)、静滴高渗溶液治疗2~3d后恢复,3例形成III°浅前房而行重建术。其形成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应用丝裂霉素C后滤过过盛所致。我们发现丝裂霉素C的应用存在个体差异,同类型青光眼、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用同样浓度的丝裂霉素C,且同一人主刀手术,其术后并发症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而加用外置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根据术前眼压,青光眼类型及年龄调整滤过量,术后根据眼压逐步拆除可调整缝线,一般眼压正常者,1wk后拆除,眼压>20mmHg者,3d后拆除一根,以后根据眼压在2wk内拆除另一根,滤过泡形成及眼压控制均很好,且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及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低。故我们认为,丝裂霉素C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尤其是青年人为防止术后滤过泡瘢痕化而很有必要,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老的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不需用丝裂霉素C,单纯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梁凌毅,刘杏,叶健章,等.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629

  2葛坚,孙兴怀,王宁利.青光眼研究进展.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168

  3夏小波.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5;19:2124

  4安玮,郑琦,路美侠.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17419

  5成洪波,黄丽娜,赖铭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及滤过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434·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可调整缝线,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的信息
      热门图文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