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药学 → 临床研究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维甲酸纳米粒滴眼液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5-22 10:28:04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目的: 研究维甲酸(RA)纳米粒滴眼液对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及对兔眼的毒性作用。 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A、B、C3组,进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术后滴300μg・ml -1 的RA纳米粒滴眼液,C组术后滴700μg・ml -1 的RA纳米粒滴眼液。术后观察12周,行后囊膜混浊(PCO)评分及照相,比较各组晶状体PCO情况;光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情况并观察药物的毒性作用。 结果: 术后12周A、B、C组发生PCO的眼数分别为10、6、4眼。B组和C组PCO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两用药组之间PCO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较B组和C组明显,各组虹膜及睫状体均未出现慢性炎症反应。 结论: RA纳米粒滴眼液能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无明显毒性,并且使用方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维甲酸;纳米粒;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发性白内障;兔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白内障囊外摘除(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或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白内障的主要复明手术,严重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又称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已成为影响术后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本研究在对新西兰大白兔行晶状体摘除术后应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观察晶状体后囊膜等眼部组织的变化,了解RA纳米粒滴眼液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RA纳米粒滴眼液
    
  RA纳米粒滴眼液由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室研制,粒径12nm,微孔滤器过滤后备用。

  1.2 动物与分组
    
  成年健康的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2.0~2.5kg,月龄2~4个月,雌雄不限,眼部检查无异常,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只(12眼):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300μg・ml -1 RA纳米粒滴眼液组,C组为700μg・ml -1 RA纳米粒滴眼液组。

  1.3 术前准备
    
  手术前2d用0.25%氯霉素眼液滴眼,每日3次。
    
  术前30min使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点眼,每5min1次,共5次。2%戊巴比妥30mg・kg -1 静脉麻醉,0.5%碘伏常规消毒术眼。

  1.4 手术步骤
    
  开睑器开睑,0.5%碘伏冲洗结膜囊,用3.2mm穿刺刀做透明角膜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截囊针开罐式截囊,直径约5mm。扩大角膜切口至5mm,水核分离,然后圈套器娩出晶体核,双腔针吸出残余皮质及黏弹剂,切口层间注水至水密状态。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5mg。

  1.5 术后处理
    
  (1)术眼每天滴0.25%氯霉素眼液加0.5%醋酸可的松眼液4次,共4周。治疗组每天分别滴300μg・ml -1 RA纳米粒滴眼液3次和700μg・ml -1 维甲酸纳米粒滴眼液3次,共12周。
   
  (2)术后第1、2、3、7、14天和4、6、12周于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术眼伤口、结膜、角膜、虹膜和前房的情况。房水混浊分级:0级,房水清晰透明,Tyndall现象(-);1级,房水Tyndall现象(+),较少或无纤维素性渗出,窄裂隙1个视野内可见1~10个光点;2级,房水Tyn-dall现象(++),明显纤维素性渗出,窄裂隙1个视野内可见11~30个光点;3级,房水明显混浊伴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或前房积脓。

  (3)术后第2、4、8、12周在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眼底镜下检查PCO情况。按Odrich后发性白内障评分法[1] 对后发性白内障进行分级,并且对后囊膜进行照相。
   
  (4)术后12周处死动物,摘取眼球,沿睫状体扁部全层环形剪开,取完整的眼前段组织(包括角膜、虹膜、睫状体、后囊膜)及视网膜组织,10%的甲醛固定24h,常规脱水、浸蜡、石蜡包埋及切片,常规HE染色,普通光镜检查。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由于手术过程中B组中有1眼后囊膜破裂,饲养过程中A组和C组均有1只兔子死亡,均排除在实验之外。最后A组有10眼,B组有11眼,C组有10眼。

  2.1 术后结膜反应情况
    
  术后前3d,所有术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1周左右充血逐渐消退。术后第1、7天各组结膜充血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术后角膜反应情况
    
  术后1周内所有眼的切口周围角膜水肿相对较重,绝大多数兔眼的术后反应是角膜轻度或中度水肿,但都在1周左右自行消失。术后第1、7天,各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术眼均无角膜上皮缺损、角膜炎等情况发生。

    2.3 术后前房内反应情况
   
  术后第1天绝大多数兔眼的房水混浊程度为2级,术后第4天起房水混浊程度逐渐减轻,第7天各组房水混浊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术后第3天各组前房房水闪辉及房水细胞的分级(略)
  Tab1 Grading of anterior chamber flare and aqueous humor cells at3days after operation
    
  2.4 术后不同时期PCO情况
    
  术后4周,各组PCO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8、12周,对照组后囊膜明显混浊,用药组后囊膜不混浊或轻度混浊(见图1)。用药组(B组)PCO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图1 术后12周A组(左)和B组(右)的后囊膜照片(略)
   
  Fig1 At12weeks postoperatively,the biomicroscopic photographs of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in control eye(the left one)and in retinoic acid treated eye(the right one)

  表2  术后12周各组晶状体PCO评分情况(略)

  注:B vs A,P<0.05;C vs A,P<0.05;B vs C,P>0.05
  
  2.5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A组晶状体后囊膜中央部有多层增生移行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大量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B组和C组后囊膜赤道部有少量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但中央后囊膜的表面无明显晶状体上皮细胞。各组虹膜及睫状体均未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见图2。

  图2 A组(左)和B组(右)后囊膜光镜照片 ×400(略)
   
  Fig2 Photomicrographs showing posterior capsule of group A(the left one)and group B(the right one) ×400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维甲酸,纳米粒,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发性白内障)的信息
      热门图文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