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客观对比敏感度检查在弱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4-8 9:44:12 中华眼科在线

  3.2不同程度弱视的对比敏感度

  本组资料中,正常对照组的对比敏感度曲线呈钟形,且钟形最高点在对比敏感度阈值为1.97±0.03处,对应空间频率为2.0~4.0cpd,这与主观法测定结果是一致的[7]。有研究者报道[8,9],用稳态图形VEP作对比敏感度的检查,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曲线呈钟形,最高点位于2.91cpd空间频率附近,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类型的视觉电生理仪,分析方式不同,因此产生的结果不同,但此空间频率位于2.0~4.0cpd空间频率范围内,考虑两者也具有一致性。在以往用主观法测定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变化中,均反映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曲线幅值下降,且在中、高频率明显[7,8,10]。在本组资料中,轻度弱视眼B组,对比敏感度曲线顶点在空间频率为2.0~4.0cpd时出现,对应对比度为1.97±0.05,但随即出现峰值下降,在低、中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在高空间频率出现对比敏感度阈值的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视觉电生理检测时,高空间频率图形刺激可以敏感反映黄斑中心凹的功能。本研究中,轻度弱视眼在高空间频率区域出现对比敏感度的下降,说明轻度弱视眼主要出现黄斑区的神经节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异常,因此对高空间频率的条栅的分辨力下降,而中、低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是正常的,因此,本检测方法将轻度弱视眼的视觉功能减退更准确的定位于高空间频率区。中、重度弱视眼的对比敏感曲线明显下降,在低空间频率区域,对比敏感度曲线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中、高空间频率区域,对比敏感度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以往应用对比敏感度仪对弱视的检测报告中,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值在中、高空间频率有明显下降,而在低空间频率没有有意义的差异。我们的这组资料与主观法检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对于不同程度弱视的视觉功能和空间分辨力有了更加明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因此能更精确的说明弱视眼在视觉通路上受抑制的程度和范围。

  3.3不同类型弱视的对比敏感度

  对于不同类型的弱视,在以往资料中,有些资料显示[10,11],屈光参差性弱视者对高空间频率刺激反应差,同时伴有低空间频率反应降低,其他类型弱视往往对低空间频率的光栅仍具有良好反应,也有作者报道[10,12,13],各类型弱视的对比敏感度反应低下,但斜视性弱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测定有两种表现,第一组仅对高空间频率反应低下,第二组则对高、低空间频率反应都降低, 后者的弱视比前者为重。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有作者认为,中、重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在中空间频率区对比敏感度下降幅度大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因此,中、重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视觉质量比屈光不正性弱视低下[13]。在本组资料中,各类型弱视的对比敏感度反应均在中、高空间频率降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根据弱视的发病过程,认为在视觉发育敏感阶段,由于视觉剥夺或异常双眼相互竞争或二者兼而有之,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这些异常作用在视皮层产生神经生理异常,以及在外侧膝状体产生形态学改变[14]。本组资料中,3种类型弱视的对比敏感度反应是一致的,是否因为本组资料所选择的样本均为中心注视,所以没有代表Y通道功能的低空间频率区的对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现,或者是因为3种类型弱视在形成机制上无差异,因此均表现为中、高空间频率区域对比敏感度下降。还有可能因为对比敏感度受年龄、性别、瞳孔大小等因素影响,而本组资料与以往资料也许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所以导致结果的差异。本组资料中斜视性弱视的样本数少于其他类型弱视,也可能会造成3种类型弱视的对比敏感度表现差异未能检验出来,因此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对于这3种类型弱视客观对比敏感度的研究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4结论

    近年来,对比敏感度的检查已广泛开展的用于评价视觉系统的功能,利用图形VEP检测对比敏感度,检测时间短,受受检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小,不要求受检者积极的配合,因此受检者的依从性好,而且分析数据容易、准确,因此为对比敏感度检测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可行的方法。本研究中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与主观检查以及以往相关资料基本一致,对于弱视患者不同对比度条件下的视觉质量不仅有了较好的评估,而且对于各类弱视在视觉通路上的损害有了较明确的定位。本研究是客观法对比敏感度检查弱视的一个初步研究,各观察值还需今后在临床中继续总结,相信这一方法在今后弱视治疗中对于弱视眼以及健眼综合形觉质量的监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广弟.眼屈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2327

  2 France TD, France LW. Lowcontrast visual acuity cards in ophthalmology.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88:226(2):158160

  3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普查诊断标准.中华眼科杂志 1985:21(增刊):2

  4胡聪.临床斜视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6

  5杨雄里.生理光学眼的光学与视觉.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4081

  6 Leguire LE, Rogers GL, Bremer DL. Amblyopia, the normal eyes is not normal. J Pediator Ophthalmol Strabisumus 1990;27(1):3238

  7 Kocher L, Perenin MT. The function of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deprivation amblyopia. J Fr Oophtalmol 1983:6(10):843851

  8王洪林,宋立川,马新超,等.用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研究视觉系统的对比敏感度.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6(4):427428

  9宋伟琼,谭浅,夏朝华.正常人对比敏感度的特征.国际眼科杂志 2007;7(4):10601062

  10毕宏生.对比敏感度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中华眼科杂志 2004;40(9):645647

  11 Arden GB.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case of visual disturbame. Br J ophthalmol 1978;62(4):198209

  12 Sjostrand J.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children with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A study of the treatment. Acta Ophthalmol(copenh) 1981;59(1):25

  13 Hess RF, Howell ER. The threshold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instrabismic amblyopia: evidence for a two type classification. Vision Res 1977;17(9):10491055

  14徐茂生,刘文辉,何伟,等.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对比敏感度变化的比较.眼科研究 2001;19(2):147149

上一页  [1] [2] 

(来源:国际眼科杂志)(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对比敏感度,图形VEP,弱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春季干性敏感肌养护高

    击破黑眼圈和干纹4大法

    魅力眼妆“眼”绎“睛

    扮俏完美双睫 简单刷出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