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继续教育 >> 网上学习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青少年近视防治的特殊意义

http://www.cnophol.com 2008-7-21 14:21:41 中华眼科在线

  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学校卫生学和眼科医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都获得长足进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然而,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2000年我国学生近视率分别达到:小学生20.2%,初中生48.2%,高中生71.3%,大学生73.0%。山东省学生近视率更高,分别达到:小学30.6%,初中65.8%,高中84.9%,大学89.7%。近视率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的最突出问题 [1~11] 。新的循证眼科学(Evi-dence Based Ophthalmology,EBO)研究显示,目前西医不仅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甚至还没有一种可行的措施能够有效抑制近视进展 [12~14] 。不少专家甚至对于近视眼防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都持怀疑态度 [14] 。让我们看一下祖国传统医学—中医。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天人相应观、统一整体观、永恒运动观和动态平衡观等学术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特别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未病”思想,对于今天的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
    
  《周易•既济卦》中就有“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强调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尚书•商书•说命》指出:“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名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成为中国预防医学的座右铭。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未病先防),同时还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仍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转变或复发(既病防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是我国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医学家,被誉为祖国医学的奠基人。“病深不早求医”为扁鹊看病行医的六不治原则之一。无论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扁鹊见齐桓侯”,还是《吕氏春秋》中的“扁鹊论医”的故事,无不说明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重要,后者更是强调了预防医学的宝贵。东汉“医圣”张仲景与唐代“药王”孙思邈都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指出医生应当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病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孙思邈名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与“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将治未病与医国提到头等重要的位置。
    
  2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规律与可预测性
    
  《黄帝内经》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灵枢•天年篇》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各种动物包括人眼的视觉功能都是为适应环境,特别是太阳光逐渐演化而成的。中医近视症状“目不能远视”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称之为“能近怯远证”。傅仁宇《审视瑶函》称“近觑”。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与大多数动物一样,人出生时眼球较短,仅有16~18mm,大多有+2~+4D的远视。在人生的第1~2年里,人眼迅速正视化,屈光度达到+1~-1D,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时,人眼球轴长已接近23mm。3岁后,直到13~18岁发育成熟,人的眼球仅仅增长1mm。通常将12岁之前称作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在这期间,可以通过调整眼轴长度来调整眼的屈光度。新的研究还表明:人的眼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昼夜节律,其屈光度一生都在不断变化 [15,16] 。Gwiazda J等(1993年)长期研究发现:在儿童1岁以内便可通过一系列的眼科检查对其将来是否患近视进行预测。1995年,Mutti DO等研究表明学龄儿童较婴儿期的屈光状况能更好地预测儿童近视。那些正视与仅有0.50D远视的儿童与青少年较远视大于0.50D的同龄人更可能发生近视眼。那些有逆规性散光的儿童近视眼的危险性更高。Zadnik K等 [17] 的纵向研究表明:对于散瞳验光低于+0.75D的3年级学生进行近视眼预测,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3.3%。增加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检查等指标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李光春等 [7] 研究表明,近视学生屈光阈值具有明显的规律性。6~14岁学生远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10岁下降最快。6岁、7岁两 年龄组均为+2.00D,8~13岁每个年龄组以0.25D的级差递减,14岁组为0.37D。屈光阈值的提出为预测学生近视眼提供了判断界值。由于近视眼的近乎不可逆性,根据眼球发育规律进行科学预测,对于潜隐性近视患者及早预防对于近视眼的防治成败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中华眼科在线,眼睛,眼科,疾病,近视,青少年)的信息
  热门图文

美女 一起来打一场眼睛

打造夸张浓眉大眼

奥运眼镜 让奥运近在眼

夏天常戴变色镜有害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