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时尚频道 → 时尚整形 → 整形常识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教你六种祛眼袋战术

http://www.cnophol.com 2012-5-5 16:43:20 中华眼科在线

  女人的眼睛是最能泄漏年龄的秘密。那么如何已经出现眼袋怎样祛除?  每个人眼袋形成的原因及眼袋的具体表现都有细微差别,没有哪一种去眼袋方式可以去除所有类型的眼袋。所以,首先应明确眼袋属于何种类型,然后才能选择针对性的术式,这样方会达到最大化的改善效果。

  一、单纯脂肪型:

  多见于年轻人。脂肪膨出,皮肤不松弛,没有出现眼下皮肤松弛和皱纹的情况,多因先天性或遗传因素引起。

  最佳术式:适宜采用内吸去脂除眼袋(内入路去眼袋),或称为内吸眼袋。只去除部分脂肪即可,不必去除肌肉和皮肤,即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此祛眼袋法简便、快捷、不缝线、损伤最小、恢复快、不留痕、效果好。

  二、单纯皮肤松弛型:

  以单纯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青年人群,突出特点为无脂肪膨出或脂肪缺如皮肤凹陷,主要表现为皮肤松弛、皱纹明显、弹性差,多因下眼睑区组织功能减退或内入路去眼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此种情况主要和 整形 医生的操作水平有关)。

  最佳术式:适合无痕去皮除眼袋(外入路去眼袋方法中的一种),需要去除一定量的皮肤,但不能去脂,必要时还需采用脂肪移植填充下睑区、平复凹 陷,或可联合玻尿酸注射使之饱满增加皮肤弹性,则效果更加理想。这点是被很多整形医生所忽视的,去脂并不是去眼袋的必须步骤,而要看具体情况,一味去除脂 肪是错误的。

  三、老年人下睑皮肤松弛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松弛下垂,眼下皱纹明显。

  最佳术式:采用全层组织提升去眼袋(外入路去眼袋方法中的一种),比单纯的去脂去皮除眼袋要更进一层,不仅要去除膨出的脂肪和松弛的皮肤,还要对眼部其他组织进行综合提升,通过这种方法,可彻底去除眼袋,达到年轻化目的。

  四、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

  主要表面为眼轮匝肌肥厚在下眼睑形成的臃肿,皮肤并不松弛,临床上多见于年青人。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眼轮匝肌肥厚宽大,伴有或不伴皮肤和脂肪松弛、突出。多由于轮匝肌良性增生肥厚引起。

  最佳术式:采用全层组织提升去眼袋,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和相应皮肤,还原下睑区正常形态。

  五、皮肤脂肪型:

  多见于中老年人,脂肪不同程度膨出,皮肤松弛,皱纹明显,伴有鼻泪沟、睑面沟出现,鼻唇沟加深,多因皮肤弹性减退、眶膈膜松弛、眼轮匝肌功能减退及中 面部 支持韧带松弛下移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

  最佳术式:适合李氏眼袋综合整形术,去眼袋、中面部提升两种术式一次完成,去皮、去脂、收紧、提升、平复鼻唇沟等一次完成。面部年轻化效果非常明显。

  六、混合型:

  兼有眶膈脂肪突出与下睑皮肤松驰的特点,最为常见。

  最佳术式:采用全层组织提升去眼袋,需要从下睑缘皮肤切口,去除多余皮肤,去除脱垂的多余眶隔脂肪,同时收紧眶隔及眼轮匝肌。对于下睑外翻者, 行外眦固定来矫正下睑外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也因此,现在怎样去眼袋已经成为了很多女性茶余饭后经常谈论的话题,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去搜集去眼 袋的妙囊。

来源:康路网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来源:康路网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祛眼袋,整形)的信息
      热门图文

    彩色隐形眼镜的危害

    巧用棕色眼影 缺陷眼大

    眼影就够了 最精彩眼妆

    黑眼圈暴露你的健康问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
    眼科新闻医脉通眼科中国风湿网2345网址大全蓝莓眼科网中国眼科网39五官科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